清代考生因名字不好丢状元王国钧谐音亡国君

古代科举考试居然有因为自己名字的谐音不好 , 丢了原本已经到手的状元的奇事 。
顺治十二年 , 本拟定的状元是太仓人王揆 , 唱名的时候 , 顺治帝因读音相同想起了《王魁负桂英》这个流传极广的剧本 。剧中的王魁是个负心汉 , 中了状元抛了糟糠之妻 。接着唱名大臣的话音 , 顺治帝脱口说了句玩笑话:“是负心的王魁耶?”皇帝金口玉言 , 王揆马上就被抑为了第三甲 。
无独有偶 , 同治七年科考 , 江苏人王国钧被初定为一甲 , 但也是自己的名字给自己惹了麻烦 。
其实 , 国钧这个名字还是不错的 , 唐代诗人白居易《赠樊著作》诗云:“卒使不仁者 , 不得秉国钧 。”国钧者 , 国家重任也 。可是 , 要把“王国钧”连起来读 , 就是“亡国君”的谐音 。这可是大忌讳 。因此 , 当垂帘听政的慈禧太后听到这个名字后 , 甚是不悦 。太后很生气 , 后果很严重 , 王国钧遂被抑置三甲 。
相关阅读:古代科举的雷人事:明代考生因大风刮跑卷子落榜
古代的高考 , 就是科举考试 , 科举考试从设立时起就被确立为一种制度 , 有着严格的规范性操作 。但我们在阅读相关史书时 , 却发现科举考试过程中也发生了一些雷人的事 。
榜眼不服气
【清代考生因名字不好丢状元王国钧谐音亡国君】肉搏成状元
今天的高考虽然比较公平 , 但面对结果 , 仍会有考生不服气;古代 , 这种情况更不少 。北宋初年 , 王嗣中参加科举考试 , 以第二名的成绩中了进士 。但王嗣中却很不服气 , 认为排在第一名的进士赵昌言不如自己 , 于是就向有关部门投诉 。当时 , 考试名次虽然排出来了 , 但还没宣布状元是谁 , 所以王嗣中就想争一把 , 把这个状元争过来 。此事反馈到了宋太祖赵匡胤那里 , 赵匡胤没经历过这种事 , 就命人将王嗣中和赵昌言二人带到殿上来 , 让他们分别陈述理由 。于是 , 二人就在大殿上吵了起来 , 各说各的理 , 谁也不服谁 。
赵匡胤心想:这样吵下去 , 吵到天亮也吵不出结果啊!便对二人说:“你们别吵了 , 现在 , 你们二人以手相互搏斗 , 谁胜了谁就是状元!”
众人一听 , 以为皇帝是在开玩笑呢 , 但王嗣中反应快 , 趁赵昌言还在发愣的时候 , 就抬手向赵昌言头上打去 。赵昌言是个秃头 , 当时戴着帽子 , 王嗣中一打 , 一下子把他的帽子打掉了 , 露出了明晃晃的秃顶;王嗣中捡起赵昌言的帽子 , 向赵匡胤说:“陛下 , 臣胜了!”众人见了 , 哈哈大笑起来 , 赵匡胤也大笑起来 , 宣布说:“好吧 , 那就以王嗣中为状元 , 赵昌言为榜眼吧!”
惹恼皇帝
发配边区
王嗣中实在是很走运 , 但并不是人人都有这样好的运气 。明永乐四年 , 莆田人陈实考中了进士 , 那一年的头名状元也是莆田人 , 叫林环 。陈实这个人 , 心胸狭隘 , 嫉妒心强 , 十分自负 , 认为同乡林环平时的成绩和名声远不如自己 , 怎么他就能当上状元而我就没当上呢?于是便上疏给皇帝 , 说这次选取状元的结果不公平 , 应该存在暗箱操作情况 , 希望皇帝能明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