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晋高祖石敬瑭简介五代时后晋王朝的建立者

石敬瑭,生于唐景福元年(892年),卒干后晋天福七年(942年),太原沙陀族人,五代时后晋王朝的建立者,即后晋高祖,936年至942年在位 。石敬瑭年轻时朴实稳重,寡言笑,喜兵书,重李牧、周亚夫之行事,隶属李克用义子李嗣源帐下 。当时正值后梁朱温与李克用、李存勖父子争雄,石敬瑭冲锋陷阵,战功卓著 。
石敬瑭年轻时朴实稳重,寡言笑,喜兵书,重李收、周亚夫之行事,隶属李克用义子李嗣源帐下 。当时正值后梁朱温与李克用、李存勖父子争雄,石敬瑭冲锋陷阵,战功卓著 。后梁贞明元年(915年),李存勖得魏州,梁将刘寻急攻清平(今山东清县),李存勖急往驰援,为刘寻所围 。石敬瑭率十余骑击败刘寻,救李存勖于危难之中 。李存勖拊其背而壮之,由此声威大振,在军中名噪一时 。他还数次解救李嗣源于危急之中,从而得到器重,逐渐成为李嗣源之心腹 。李嗣源遂把女儿永宁公主嫁给他,并让他统率“左射军”的亲兵 。
后唐同光四年(公元926年),效节指挥使赵在礼于魏州发生兵变 。李存勖命李嗣源率军平叛,石敬瑭也一同出征 。在魏州城下,李嗣源的部队也发生兵变,与魏州的叛军合兵一处,拥李嗣源为主 。李嗣源本想回朝请罪,石敬瑭则劝他夺取开封,以成就大事 。李嗣源无奈,只得接受了这个意见 。于是,石敬瑭便自告奋勇,亲统骁骑300为前锋,抢占开封,又回兵渡汜水,直取洛阳 。后唐庄宗李存勖被乱兵所杀,李嗣源入洛阳称帝,即后唐明宗 。由于石敬瑭在这次军事政变中立功颇大,后唐明宗任他为保义军节度使,赐号“竭忠建策兴复功臣”兼六军诸卫副使 。当时,许多官将都不奉公守法,而石敬瑭以廉政闻名,颇受明宗李嗣源褒奖 。从此以后,石敬瑭以驸马兼功臣,逐年升迁,历任侍卫条军马步都指挥使,河东节度使,大同、彰国、振武、威塞等军藩汉马步军总管等职,负责抵御契丹南下,后又赐封为“耀忠匡定保节功臣” 。随职务和势力的增长,石敬瑭开始拥兵自重,大有取后唐而自立之势 。
后唐长兴四年(933年),明宗李嗣源死,李从厚继位,为后唐闵帝 。当时凤翔节度使李从珂(李嗣源的养子)和河东节度使石敬瑭都拥兵自重,后唐闵帝对他俩不放心 。为削弱他们的势力,遂下令二人对调 。潞王李从珂不服,在凤翔起兵反叛 。闵帝大败,仅率数骑出逃,路遇石敬瑭,石敬瑭杀其随从并囚他于卫州 。不久,李从珂杀后唐闵帝,改元清泰,自立为皇帝,即后唐末帝 。后唐末帝对石敬瑭猜疑颇大,石敬瑭亦疑心重重,二人矛盾日益尖锐 。为试探后唐末帝,早有预谋的石敬瑭于后唐清泰三年(936年)四月,以身体羸弱,乞解兵权,调往他镇 。这正合后唐末帝之意,便顺准石敬瑭之请,徙其为天平节度使 。群臣得知,相顾失色,均感乱之将至 。石敬瑭认为我不兴乱,朝廷发之,安能束手于道路?遂决意谋反 。大将刘知远,掌书记桑维翰也有此意 。于是,石敬瑭上表指责后唐末帝是明宗养子,不应承祀,要求让位于许王(明宗四子) 。后唐末帝撕裂其表,削其官爵,并以建雄节度使张敬达为太原四面招讨使,将兵三万筑长围以攻太原 。石敬瑭一面于朝廷内部从事策反活动,一面由掌书记桑维翰起草奏章,向契丹求援:请称臣,以父事契丹,约事捷之后,割卢龙一道及雁门关以北诸州与契丹 。对此种认贼作父、卖国求荣的行径,连其亲信都押牙刘知远也表示反对说:称臣可矣,以父事之太过,厚以金帛赂之,自足致兵,不必许其土田,恐异日大为中国之患,悔之无及 。然石敬瑭不从,仍一意孤行 。契丹主耶律德光得表大喜,以兵援之,大败后唐张敬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