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子兵法的三十六计有哪些?三十六计完整版( 四 )


围魏救赵 , 三十六计当中对齐 , 魏一场战争的解释(参见桂陵之战) 。围魏救赵是三十六计中相当精彩的一种智谋 , 它的精彩之处在于 , 以逆向思维的方式 , 以表面看来舍近求远的方法 , 绕开问题的表面现象 , 从事物的本源上去解决问题 , 从而取得一招致胜的神奇效果 。出自《史记》 卷六五《孙子吴起列传》
第三计借刀杀人
三十六计之借刀杀人出自孙子兵法 , 该计策是指比喻自己不出面 , 假借别人的手去害人 。
第四计以逸待劳
以逸待劳 , 多指作战时采取守势 , 养精蓄锐 , 让敌人来攻 , 然后乘其疲劳 , 战而胜之 。原作“以佚待劳” 。《孙子·军争》:“以近待远 , 以佚待劳 , 以饱待饥 , 此治力者也 。” 唐韩愈《论淮西事宜状》:“若未可入 , 则深壁高垒 , 以逸待劳 。”
第五计趁火打劫
趁火打劫是指趁人家失火时去抢劫 。比喻乘人之危谋取私利 。趁火打劫之计的使用 , 在中国历史上层出不穷 。趁火打劫之计的特点 , 就是利用时机 , 果断地打击对方 。而此计延伸到现代社会的商战之中 , 更是被多次巧妙利用 , 甚至曾造成了巨大的金融危机 。
第六计声东击西
声东击西 , 三十六计中的声东击西在现实生活中被提及的频率非常高 , 它以假动作欺敌 , 掩护主力在第一时间击其要害 。声言出东 , 其实击西 。声东击西之计 , 虽然早已被历代军事家熟知 , 所以使用时必须充分估计敌方情况 。方法虽是一个 , 但可变化无穷 。
第二套敌战计
第七计无中生有
无中生有:《三十六计》中的第七计 , 原文为:“诳也 , 非诳也 , 实其所诳也 。少阴 , 太阴 , 太阳 。”本指本来没有却硬说有 。现形容凭空捏造 。本计计语出自中国古代哲学家(也有的称为兵家)老子《道德经》第40章:“天下万物生于有 , 有生于无” 。老子揭示了万物第有与无相互依存、相互变化的规律 。中国古代军事家尉缭子把老子的辩证思想运用到军事上 , 进一步分析虚无与实有的关系 。
第八计暗渡陈仓
暗度陈仓:指正面迷惑敌人 , 而从侧翼进行突然袭击 。作谓语、定语;比喻暗中活动 。亦比喻暗中进行活动 。陈仓 , 在今陕西省宝鸡市东 , 是通向汉中的交通孔道 。中国典籍《史记·高祖本纪》:“……项王使卒三万人从 , 楚与诸侯之慕从者数万人 , 从杜南入蚀中 。去辄烧绝栈道 , 以备诸侯盗兵袭之 , 亦示项羽无东意……八月 , 汉王用韩信之计 , 从故道还 , 袭雍王章邯 。邯迎击汉陈仓 , 雍兵败 , …”近义词:暗送秋波 。常易误作“暗渡陈仓” 。
第九计隔岸观火
“隔岸观火”之计 , 是指根据敌方正在发展着的矛盾冲突 , 采取静观其变的态度 。当敌方矛盾突出 , 相互倾轧越来越暴露出来的时候 , 可不急于去“趁火打劫” 。操之过急常常会促使他们达成暂时的联合 , 而增强他们的还击力量 。故意让开一步 , 坐待敌方矛盾继续向对抗性发展 , 以致出现自相残杀的动机 , 就会达到削弱敌人 , 壮大自己的目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