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伦春的名胜古迹鄂伦春发现第四纪冰川遗迹

经过实地考察,专家认为这是我国发现的纬度最高、相对高度最高的冰臼群,规模最大的冰石河,最大的花岗岩基岩洞——嘎仙洞,最长的冰悬槽及最奇特的冰石柱等第四纪冰川遗迹 。它的发现证实了鄂伦春自治旗及大兴安岭地区,在距今2百至3百万年的第四纪冰川早期发生过大规模的古冰川运动,结束了半个世纪以来地质学术界关于东北大兴安岭地区是否经历第四纪冰川运动问题的争论 。
鄂伦春自治旗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东北部,嫩江西岸,面积59880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97.2%,境内有河流200多条及大量涵水、涵冰湿地,也是嫩江的主要水源地 。鄂伦春自治旗成立于1951年4月7日,是我国第一个少数民族自治旗,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长江以北中华大地建立了北魏王朝——拓跋鲜卑人的发祥地 。祖庙嘎仙洞位于旗政府所在地阿里河西9公里处,洞壁刻有公元443年北魏太武皇帝拓跋焘派大臣祭祖的石刻铭文 。
寻石人发现冰臼群
今年54岁的何振华,是一名奇石爱好者,家住鄂伦春旗阿里河镇西山脚下 。在阿里河镇南15公里处的昆仑山上,突起一块62米高的石峰,当地人称其“大石砾子”,因为山体与地表呈80度角,很少有人爬上去过 。1977年,何振华曾经攀登上去,惊奇地发现上面有许多像砚台般的石坑 。几年前,他又爬上石峰,可一直没闹明白为什么石头上有这么多石坑 。
2005年的一天,他在电视上看到了《探索发现》节目,介绍中国“冰臼之父”韩同林教授以及内蒙古克什克腾旗发现的冰臼群 。这些冰臼的特点是在花岗岩上,口小、肚大、底平 。第四纪冰川学说是地质学家李四光的理论,而韩同林教授研究的冰臼学说补充了第四纪冰川学说的内涵 。
经过多年的科学考察和物理实验,冰臼遗迹学说已经完全被地质学家接受,并称韩同林为“冰臼之父” 。韩同林教授介绍说,他们曾经对冰臼的形成做过大量的物理试验 。用高压水冲击的石头,形成不了平底的状况 。只有用冰块冲击,才能形成“臼坑”的效果 。何振华从电视节目中终于找到了当地昆仑山“大石砾子”上形成石坑的答案 。这一发现,仿佛发现了一块巨大的宝石 。
鄂伦春旗冰川遗迹群浮出
何振华发现了冰川遗迹,自己激动万分 。然而,村民们对此半信半疑 。鄂伦春自治旗药监局干部崔越领,2007年6月与何振华结识 。闲聊中得知当地昆仑山顶上有冰臼,引起了极大的兴趣 。他觉得这种景观,与自己在嘎仙洞顶部看到的奇异石头相似 。于是几个人决定爬上昆仑山顶考察 。
2007年6月,崔越领将拍摄的图片和《鄂伦春自治旗发现疑似冰臼群》的文字稿件,向旗委书记侯言增做了汇报 。侯言增看后很惊喜,说:“从未听人说过,这是一件大事,一旦确认将震惊世界 。”
【鄂伦春的名胜古迹鄂伦春发现第四纪冰川遗迹】7月,侯言增带着几个工作人员登上险峻的昆仑山,查看并测量了冰臼群,当场发现冰臼近1000个,很振奋 。随后,他让崔越领赶紧与中国地质科学院联系,尽快请韩同林教授来实地考察 。崔越领很快与中国地质科学院取得联系,并将图片和石头标本交给了韩同林教授 。中国地质科学院及韩同林教授看后非常激动,认为似冰臼 。
8月,韩同林、陈尚平等专家抵达鄂伦春自治旗,开始对鄂伦春自治旗阿里河镇、托扎敏镇、诺敏河镇五处冰川遗迹考察,跋山涉水往返1000多公里,发现了大量并具有典型特征的第四纪冰川遗迹 。
大兴安岭曾经历第四纪冰川
71岁的韩同林教授及69岁的陈尚平总工程师,先后来到阿里河镇、托扎敏镇、诺敏镇 。通过实地考察,证实鄂伦春自治旗存在大量的冰川遗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