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糊涂虫:糊涂虫为何被称为二百五?

“二百五”是个感情色彩很浓的贬义词 , 常用来形容那些脑子缺根弦的糊涂虫 。如清代吴趼人的《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83回就有:“原来他是一个江南不第秀才 , 捐了个二百五的同知 , 在外面瞎混 。”但你知道这个典故的来由吗?它来源于一则历史趣闻 。战国时期 , 有一位很了不起的人名叫苏秦 , 成语“悬梁刺股”中的“刺股”苦学者说的就是他 。《战国策·秦策一》记载:“(苏秦)读书欲睡 , 引锥自刺其股 。”
苏秦是洛阳人 , 是当时著名的纵横家 。刘继兴考证 , 苏秦曾师于名震天下的鬼谷子先生 。战国时期 , 诸侯纷争 , 群雄争霸 。苏秦起初至秦 , 不被用 。苏秦不气馁 , 继续去寻找自己的人生舞台 , 凭着坚强毅力 , 终于在燕国打动燕文候而一举成名 , 并最终促成了六国之国君结盟于洹水 , 苏秦也成了一人而佩有六国相印的风云人物 , 成为历史上空前绝后的“六国宰相” 。苏秦在获得极大成功的同时 , 也埋下了自己人生悲剧的伏笔 。
在齐国 , 苏秦得到了齐宣王的高度信任 。齐宣王去世 , 齐湣王继位后 , 齐国大夫中有许多人和苏秦争夺国君的宠信 , 因而派人刺杀苏秦 , 苏秦当时没死 , 带着致命的伤逃跑了 。齐湣王派人到处捉拿凶手 , 然而却一直没有抓到 。由于受伤太重 , 苏秦的生命之花日渐枯萎 。临终前 , 足智多谋的他对齐湣王说:“我马上就要死了 , 请您在人口集中的街市上把我五马分尸示众 , 就说:‘苏秦为了燕国在齐国谋乱 ’ , 这样做 , 刺杀我的凶手一定可以抓到 。”当时 , 齐湣王就按照他的话做了 。他吩咐左右把苏秦的头从尸体上割下来 , 把它悬挂在城门上 , 然后在下面贴了一道悬赏榜 。榜上写道:苏秦是一个内奸 , 杀了他是为我们齐国除了大害 , 当赏黄金千两 , 望除奸的壮士前来领赏 。榜文一上墙 , 马上就有四个人前来 , 声称是自己亲手所杀 , 请求赐赏 。
齐湣王接见了这四个傻瓜蛋 , 笑着说道:“你们可不许冒充除奸的壮士啊!”这四个人一口咬定刺杀苏秦就是自己干的 , 并异口同声地说:“请大王明查!”齐湣王点了点头 , 大声说道:“你们四位是真正的 ‘勇士’啊!1000两黄金 , 你们四个人分 , 每人分多少呢?”四个人齐声答道:“每人二百五 。”齐湣王这时“啪”的一声 , 拍案大怒道:“来人 , 把这四个‘二百五’推出去斩了!”从此 , “二百五”的说法就流传开了 , 成为了一条使用率很高的贬义俗语 。
【什么是糊涂虫:糊涂虫为何被称为二百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