畲族历史畲族是从什么时候发展来的

畲族的民族起源
瑶族说
关于畲族来源众说纷纭 , 莫衷一是 , 有人主张畲瑶同源于汉晋时代长沙的“武陵蛮”(又称“五溪蛮”) , 与瑶族同源 , 持此说者比较普遍 。自古畲族的他称和部分自称中都有“畲瑶”、“瑶”、“瑶家”、“山瑶”、“瑶人”等等跟瑶族密不可分的称呼 。
其它说法
此外 , 畲族族源还有“越族后裔说”、“东夷后裔说”、“河南夷的一支”和“南蛮族的一支”等多种说法 。总之 , 众说纷纭的畲族族源反映了畲族在其历史曲折发展和民族形成过程中 , 同蛮、越、闽、夷以及汉等各族群体彼此互动、混化、交融的关系 。
畲族族源歧见很多 , 但概括起来有外来说和土著说两种 。外来说者认为畲族源于汉晋时代的“长沙武陵蛮” 。持这种观点的主要论据是“武陵蛮”和畲族有共同的盘瓠图腾信奉 。土著说者认为畲族源于周代的“闽”人 。“闽”是福建的土著 , 福建最早的主人 , 其遗裔就是今天的畲族 。“闽”、“畲”之间存在着一定的渊源关系 。此说的主要论据是“闽”、“畲”之间有着密切的内涵联系 , “闽”——“蛮”——“僚”——“畲”一脉相承 。
此外 , 还有人认为畲族源于古代河南“夷”人的一支 , 是属于高辛氏近亲的一支氏族部落 。有的认为畲族源于河南 , 其祖先是“龙麒” , 等等 。
总之 , 关于畲族的来源 , 目前尚有争议 。
主要有以下几种说法:
“武陵蛮”说
(一)畲瑶同源于汉晋时代长沙的“武陵蛮”(又称“五溪蛮”)说 。此说认为畲族和大部分瑶族都家喻户晓地流传有属于原始社会遗留下来的图腾崇拜——盘瓠传说 , 传说的内容与汉晋时代分布在长汉中下游的“武陵蛮”所流传的盘瓠传说大同小异 , 据此认为畲、瑶两族与“武陵蛮”有密切的渊源关系 。瑶族中自称为“勉”的“盘瓠瑶”(或称“盘瑶”、“板瑶”、“顶板瑶”、“过山瑶”)与自称为“门”的“山子瑶 , 约占瑶族总人价的一半以上也崇信盘瓠传说 。

史籍多称瑶族和畲族本是“五溪蛮”盘瓠之后 , 畲、瑶两族不仅有相同的反映原始图腾崇拜的盘瓠传说 , 而且有汗多相同的习俗 , 在史籍上往往是畲、瑶并称 , 甚至说畲族就是瑶族 。直到清代 , 畲、瑶还是混用 , 往往称畲族为“瑶人” 。畲族族谱记载亦有自称为“瑶户”、“徭人子孙”等 。现在分布在广东海丰、惠阳、增城、博罗的畲族仍称自己为“粤瑶” , 在海丰、惠阳的汉人称他们为“畲民’ , 但在增城却被汉入称为“山瑶“ 。两族都具有相间的姓氏 , 传说畲族有盘、蓝、雷、钟、四大姓 , 但实际上除广东增城县有几十个盘姓畲族外 , 其它地区未见盘姓 。
福建霞浦县畲族族谱中有一段对盘姓兄弟失散的解释:相传唐光启二年(公元886年)盘、蓝、雷、钟、李等姓畲族360余丁口 , 从闽王王审知由海道来闽 , 至连江马鼻道登岸后 , 徙居罗源大坝头 。盘王碧一船被风漂流 , 不知去向 , 故盘姓在畲族中失传 。
畲族传说中的大哥盘姓留在广东 。但在瑶族中盘姓却很多 , 也有蓝、雷等姓氏 。两族至令仍保有一种汉文文书 , 在瑶人中称《过山榜》 , 在畲人中称《开山公据》 , 两者内容大同小异 , 都同样记载着具有原始图腾崇拜性质的盘瓠传说 , 此外还记述封建皇帝赐给他们券牒 , 准许他们租种山地 , 不纳粮租 , 不服徭役等特权 , 但不得到平原上耕种 , 不得与汉人通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