畲族服饰畲族女子的凤冠都有什么饰物

畲族女子凤冠
解放前 , 畲族妇女冬夏以花布裹头 , 中为竹冠 , 缀以石珠 , 未嫁者否 。其头饰绾发推结 , 领竹为冠 , 裸以布 , 布斑斑;饰以珠 , 珠累累 , 均为五色椒珠 。成年妇女发型梳扮凤凰式 , 把头发梳单辫盘于后脑 , 打成发髻 , 发脚四周绕上黑色绉纱 , 头顶安放银箔包的竹筒(直径约1寸、长3寸 , 富户用银制) , 包以红布 , 银钗高挑 , 4串长长的瓷珠和1串红黑相间的瓷珠穿在绉纱上 , 插1支银簪 , 另系8串尾端结有小银牌的瓷珠 , 垂于耳旁 。这种通常称为“凤冠”的头饰 , 汉族称“笄” , 相传为高辛帝所赐 。这种具有纪念始祖意义的原始装饰 , 一般在结婚时始戴 , 以后凡节日或作客时戴 。平时劳动 , 则裹以蓝布方巾或毛巾 。现在戴“凤冠”的人已很少见 , 一些畲族村庄只在接待来访宾客或重大节日时才戴 。
“笄”的配件:钳栏、头面、大奇喜、奇喜牌、奇喜载、骨挣、钳搭、方牌、耳环、头抓、古文钱、牙签、耳挖、蕃蕉叶、银簪、银链、珠子、布料和棉线等 。
畲族凤冠共需白银4两8钱 , 其中:
银簪:用1枚银元锻成 , 两指宽 , 10厘米长 , 如目鱼骨形状 , 
上錾花纹 , 供横栓发顶紧发用 。
头花:插于发际装饰品 。婚礼用的头花 , 三朵一组 , 上镂人物、动物图案 , 制作精细 。
耳环耳牌:与盘龙髻配套用 , 耳环通常制成翻转问号形状;耳牌 , 近耳处为曲形钧 , 下挂银牌 。
畲族各地的凤冠 , 形制稍有区别 , 大体可分为福安式、罗源式、顺昌式、景宁式与丽水式几种 。福建的款式 , 有的还视畲族女性年龄的不同扎成“老凤”“稚凤”的 , 浙江景宁、丽水的凤冠 , 在“头珊”缨络的制作上也有差异 。简捷者以红丝垂缨为之 , 精致的“头珊”则以银片和串珠组成 , 表示许多蕴含的意义 。如最上端的银片飧以小鸟 , 象征凤凰 , 接缀“双鱼”象征婚偶(民间已图案化“双喜”) , 或说缀“双色”的棱形银片喻为“四海” , 表示婚偶情好甚笃 , 如鱼得水 , 永结鸾俦长相守也 , 所以旧俗未婚娘不戴凤冠 。“双鱼”下又缀“古文钱”般的银片与珠缨 。从总体上看 , 似寓以民族团结 , 家庭和睦始奶人才两旺之义 , 两者又相辅相成 , 涵意颇深 。
【畲族服饰畲族女子的凤冠都有什么饰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