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早的城市化:宋代的房地产涨幅惊人

房地产的发展有两个前提,一个是城市化,一个是市场化 。就历史而言,中国的房地产曾经有过三次发展高潮:当下房地产热算一次,民国时代因为工业化进程也出现了一次,而最早的房地产热潮可能要推到七八百年前的宋朝 。
最早的城市化
宋朝常常被认为是中华文明的巅峰时期 。许多世界主流学者甚至断定,宋代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 。中国最早的城市化就发生在宋代,最典型的特征是大量的技术发明得到应用,工商业出现突飞猛进,城市经济日益发达,大量人口脱离农业,进入各种商业市镇 。从数量来说,城市越来越多,城市人口出现大的增长 。
宋代之前,以汉唐为盛,汉唐人口最高峰时曾达到5000万到6000万左右 。军人出身的赵匡胤极其厌恶战争,进入宋代之后,人民休养生息,长期的和平环境,使人口出现快速增长 。宋仁宗时代的全国总户数为1200万,到宋徽宗时,就已经超过2000万户;按每户5口人计算,宋代人口已经达到1亿以上,远远超越汉唐 。汴京人口百万,“比汉唐京邑,民庶十倍”,每年消耗的粮食达600万石 。根据记载,北宋的汴京和南宋的临安都是人口逾百万的国际大都会,此外还有6个像泉州这样的大城市,人口在20万以上 。至于10万人左右的中等城市则更多 。值得一提的是,在宋代人口统计中,官方将城市中的非农业人口单独列为坊郭户,正式确认了城乡差别 。
宋代的城市化进程是极其明显的 。在宋之前,中国只有“城”而没有“市”,所谓的城市其实都是军事和政治驻地 。宋代城市的标志不再是城墙,而是街市 。商业繁荣导致了城市管制的瓦解,城市之中,商家云集,广告满街,酒楼茶馆,勾栏瓦社随处可见 。宵禁的传统也逐渐消失,北宋的汴梁“夜市直至三更尽,才五更又复开张,耍闹去处,通宵不绝”;南宋的杭城“大街买卖昼夜不绝,夜交三四鼓,游人始稀,五更钟鸣,卖早市者又开店矣” 。
宋代的城市化不仅体现在大城市的兴起,更主要的是大量小城镇的涌现 。人烟密集的村镇逐渐形成商业化的市镇——“草市”,聚居于市镇的大量人口已经逐步脱离农业生产,以商业和手工业为主 。这样的市镇是如此之多,以至于汴梁城外有十二处市镇环绕,形成卫星城;临安城周边数十里之内,人烟生聚,遍布市井坊陌,就是走上几日也走不出来 。这些远郊市镇的繁荣程度丝毫不逊色于外地的一般州郡,可见都城何等繁胜 。这无疑体现了大城市的辐射效应,这是现代城市化最常见的现象 。
按照历史学家赵冈的计算,临安城在发展高峰期人口高达250万,的郊区面积远超过城区的面积,居民人数也高于城区 。《都城纪胜》说,临安“户口蕃息近百万余家,城之南西北三处各数十里,人烟生聚,市井坊陌,数日经行不尽” 。稍晚一段时间的意大利人鲍丁南如此描述杭州:
世界上再也没有比这座城市更宏大的了,它方圆达100英里,到处见缝插针般地住满了人,一所宅院里往往住着十或十二家,而市郊的人口比市内还多 。该城共有十二座城门,而在距每座城门8英里之外的地方,还有许多比威尼斯更大的城镇,故一个人若在任何一处郊区走上6或8天,仍会觉得自己仿佛只是走过了很小的一段路 。
漆侠在《宋代经济史》中指出:“这种现象不但出现在名城大邑中,在各地州县也有类似的表现,只不过是草市规模有所不同罢了 。城市格局和城郭限制的打破,深刻地揭示了宋代都市商业的发展 。”市镇现象其实就是今天所说的“小城镇”,这是中国城市化进程中的最值得关注的特点 。据研究者统计,两宋时期见于史载的市镇多达3600个以上,其中相当一部分市镇,不论是人口数量,还是经济水平,都超过了一般州县 。很多州县都是政府建设和管理的,而市镇完全是因为商业活动而由民间自然形成的,四方辐辏,并至而会,后者更加繁荣和有活力 。宋孝宗时发生的鄂州大火中,南草市被烧毁的人家达万户,可见其市镇之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