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董卓:谁才是最后搞乱汉朝天下的人

董卓进京 , 改变了后汉帝国历史的行进方向 , 游戏从此多了一个另类的玩家 。
董卓废掉何太后的儿子刘辩 , 立了王美人的儿子刘协 , 是为汉献帝 。后来的评价 , 都以此指责董卓擅立 , 因为从汉家历史看 , 拥立皇上不是一般人的活儿 , 除了外戚就是勋臣 , 以董卓的资历地位 , 主导这么大的事情 , 在当时就遇到了抵触 , 后世史家也没少向他吐口水 。


关于废立的理由 , 董卓自己的表述是“皇帝瘖弱” , 所以要仿伊尹、霍光故事 , 改立口齿清楚的陈留王刘协 。
董卓认为:“天下之主 , 宜得贤明 , 每念灵帝 , 令人愤毒!”以平常论之 , 选个好一点的做皇上 , 董卓废刘辩立刘协也没什么错 , 只是他本人资格欠了些 , 所以才招致恶评和抵触 。这是中国政治的潜规则之一 , 就是“如果你不具备资格 , 对的事情也不能做 , 也很有可能做不成 。”
董卓想通过废立确立自己对朝廷的主导地位 , 在政治上有更大影响力 , 这是肯定的 。但要说董卓一点政治理想也没有 , 只想祸国殃民 , 恐怕也不公道 。董卓没有保留瘖弱的刘辩而要更换精明的刘协 , 这种换法是和很多权臣不同的 。我们知道 , 立一个年龄小、脑子木的皇帝 , 是符合那些妄图把持朝政的权臣权宦的最大利益的 , 董卓没有这么做 , 反过来说明他当初还是有些政治抱负的 。
董卓其实还是做到了最大程度地和朝廷各方面势力的合作 , 他广辟名士 , 请到了蔡邕(士大夫代表)、袁绍的叔叔袁隗(世宦代表) , 竭尽心力寻求他们的支持 , 当然对反对者也没有客气 。


他废立以后的政策应该说也相当正确和对头 , 如给党人平反 , “擢用天下名士以收众望” , 这些不正是朝野期待很久的吗?在朝廷重要官职的分配上 , 董卓也有所克制 , 注意平衡 , “卓所亲爱 , 并不处显职 , 但将校而已 。”
但是 , 董卓的示好甚至巴结 , 并没有得到袁绍等人的回应 , 多年积累的优越感让他们从骨子里还是看不起这位从西北来的边将 , 他们拒绝了董卓的善意 , 也拒绝帝国最后一次复兴的可能性 。董卓最后终于失去了耐心 , 手按宝剑 , 对袁绍发出了最强悍的恫吓:“竖子敢然!天下之事 , 岂不在我!我欲为之 , 谁敢不从!尔谓董卓刀为不利乎!”


袁绍也很给力:“天下健者 , 岂惟董公!”董骂袁“竖子” , 袁没有对骂 , 仍然客气地称董为“董公” , 华族显贵的风度一点没减 。袁绍言罢 , “引佩刀 , 横揖 , 径出 。”这就是史上牛逼的“引刀横揖” , 这种把礼貌与藐视、客气与不屑集合在一起的身体语言 , 很帅很酷很有味道 , 这应该是袁绍一生最帅时刻 , 也是把国家临门一脚踢乱的时刻 。


【不是董卓:谁才是最后搞乱汉朝天下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