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中国的地名为何爱用「阳」字?

要知道对于一个地方而言,地标+方位是最直观、最显著的说明方法,所以这也是地方命名的最常用的方法 。例如中国,×南、×北之类的地名有不少 。
至于阴阳,那其实也就是方位 。山南水北曰阳,山北水南曰阴 。
为什么呢?因为中国山脉、河流大都是东西走向,你可以想象这样一个画面:两座大山,中间夹着一条河流 。在河流的北岸,也就是山的南坡,是太阳能照到的地方,那自然是阳 。在河流的南岸,也就是山的北坡,是太阳照不到的地方,那自然是阴 。
当然,地名中的阴阳大部分是方位,但也有少数例外的,这个不可一概而论 。
下面说说一些例子 。
安阳,最早是战国时魏国的城市,叫宁新中,秦昭王五十年,秦攻占该城,改名安阳 。安者,宁也 。阳者,以其在淇水之北也 。
洛阳,楼上有同学说了,即洛水之北 。
濮阳,濮水之北 。濮水现在早已干涸湮没了 。
原阳,嗯,这个阳就是例外了,它不是山南水北的意思 。原阳以前是两个县,分别是原武县和阳武县 。1950 年把两个县合并,成立了一个新县,就各取两个旧县名的头一个字,叫原阳县了 。
信阳,信阳也是个例外,它原名义阳,嗯,就是魏延的老家 。义阳这个地名最早是西汉时平氏县下的一个乡的名字,义阳乡,至于这个乡为什么要叫义阳,现在就说不清了 。反正是到三国时,魏国把这个义阳乡分割出来,成立了义阳县 。这就是义阳的最早得名 。后来这个义阳县的位置脱离了原来的义阳乡,逐渐向东移动,最后就到达了现在信阳这地方(信阳这地方在西汉时最早叫钟武县) 。这样就一直到宋朝,因为赵光义名字中有个“义”字,就把“义阳”改成了“信阳”,信和义都是五伦之一嘛 。
荥阳,是因为它在荥泽之北,荥泽是黄河南岸的一个大湖,济水从此流出,后来在汉代时湮灭 。
沁阳,在沁水以北 。
汝阳,在汝水之北 。
南阳,《资治通鉴》曰:“秦置南阳郡,以在南山之南,汉水之北也” 。也就是说,是因为它在南山之阳,故此称南阳 。那这个南山是那座山呢?有人认为即伏牛山 。不过还有另外一种说法,《元和郡县图志·山南道二》云:“秦昭襄王取朝地,置南阳郡,以在中国之南而有阳地,故日南阳 。”也就是说,因为它在中原的南方,且处阳地(山南水北,即伏牛山之南,汉水之北),故称南阳 。
舞阳,在舞水之北 。舞水,古代又称潕水,现在叫舞阳河 。——顺便说一句,古代还有舞阴 。
泌阳,在泌水之北 。泌水,现在叫泌阳河 。
淮阳,这个更不用说了,位于淮河之北 。——当然,还有淮阴,那就在淮河以南了,在江苏 。
正阳,这个有点说道 。正阳这地方,在古代是古滇国(读 zhen,不是云南那个滇 dian 国)的地方,为什么叫滇国呢?因为附近有条河叫滇水,滇国后来被楚国所灭 。到西汉时,在这里置县,因为在滇水之北,所以叫滇阳 。到后来,又改成慎阳(依旧读 zhen),估计是为了和云南那个滇(dian)国相区别吧,河也改成慎水 。再到后来南北朝时,又改成真阳 。就这样过了两千年,到清朝雍正时,因为雍正名字叫胤禛,禛和真同音,为了避讳,改成了正阳 。
益阳,在益水之北而得名 。秦代把资水下游叫益水 。
邵阳,在邵水之北 。——这河原名昭水,避司马昭讳而改名邵水 。
衡阳,在衡山之南 。
耒阳,在耒水之北 。
资阳,沱江有一条支流,叫资溪,又叫资川溪 。资阳位于资溪之北 。
绵阳,位于绵山之南,故名绵阳 。
德阳,最早为东汉所置,位置在今遂宁市东南的龙凤镇,因位于德水之北,故名德阳 。后来在唐朝迁徙到现在的地方,但名称没有改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