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难解的谜团:老子为何要西出函谷关

老子西出函谷关是一个千年难解的谜团 , 传说 , 老子西出函谷关 , 紫气东来 , 蔓延三万余里 , 尹喜惊为天人 , 请求老子收为徒弟 。此后老子交给尹喜五千字真言后飘然离去 。史书在这里戛然而止 , 老子究竟去了哪里?这一直困扰着历史学家们 。他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 , 他著成了千百年来令人百读不厌的“天书”——《道德经》 , 圣人孔子曾向他问礼 。他 , 就是主张“无为而治”的圣贤先师老子 。他为何名为老子?又为何西出函谷关?出关时为什么骑牛而非马?牛为何是青牛而非黄牛?出关后他又去了哪里?这一切谜题都有待揭晓 。
网络配图
老子姓李名耳 , 又名李聃 , 是一个富有传奇色彩的人 。据说他的耳朵又长又厚(今天说大耳有福就是因他而来) , 故名耳 , 又名聃 , 母亲怀孕81天后于李树下生了他 , 一出生他便童颜鹤发 , 像个老头 , 故取名老子 。
老子曾在东周做“守藏室之史” , 就是收藏馆的馆长 , 里边藏有“三皇五帝之书”等极为重要的史料、珍宝 。只是老子生不逢时 , 周景王去世后 , 王室起了内讧 , 王子朝做了叛贼 , 从收藏室中偷走了很多典籍宝物 , 逃到了楚国 。老子是馆长 , 又是楚国人 , 岂有不受牵连的道理 。他只能逃出都城洛阳 , 西出函谷关 。
古代出关需要有关牒 , 类似于今天的出国签证 , 可是老子擅离职守 , 又处于一个可能受到牵连的尴尬地位 , 无论如何也难以向朝堂索要关牒 。所幸的是 , 老子在当时就已经小有名气 , 不少文人墨客都对他十分敬重 , 函谷关的关令尹喜就是其中一个 。
当老子到达函谷关的时候 , 尹喜第一眼就将其认出 。根据《四库全书》记载 , 当时尹喜看到紫气浮关 , 知真人也 , 迎之 , 乃“老子乘青牛而过” 。《史记·老子列传》中也有类似记载 , “至关 , 关令尹喜曰:‘子将隐矣 , 强为我著书 。’于是老子乃著书上下篇 , 言道德之意五千余言而去 , 莫知所终 。”
令人奇怪的是 , 古人外出多骑马 , 而史料及图画中的老子出关骑的却是牛 , 而且是青牛 。
“骑青牛”也是有原因的 , 古人认为“青”是东方青帝的代名词 , “主春” , 给大地带来生机 , 代表东方 。老子离开周室 , 西出函谷关 , 后人称其为“东方圣人” , 用青色正好取其东方之意 。这样 , 骑着“青牛”的老子就可理解为来自东方文明的使者 , 带着博大精深的阴柔哲学 , 去感化蛮味十足的西方 , 与后世的“教化胡人说”相得益彰 。
网络配图
老子出关所去何处
老子出关后 , 《史记》言 , “莫知所终” 。于是 , 老子出关后的去向也成了历史谜团 , 古来学者众说不一:
教化胡人说 。《后汉书·襄楷传》载“或言老子入夷狄为浮屠” , 是说老子到西边教化胡人 , 后来成了佛 。老子讲柔能克刚 , 出关骑的是性格温驯的青牛而非以速度著称的烈马 。胡人是游牧民族 , 刚烈好战 , 老子出关或许就是用博大精深的道家文化去教化胡人 , 只是在西部没有找到任何痕迹证明此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