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氏孤儿案》看吴秀波、孙淳两个大叔的较量

《赵氏孤儿》曾是一部元代杂剧,故事取自《史记》 。2010年陈凯歌(微博)将其改编为电影,票房反响平平,但这段关于医匠程婴“舍子救孤”的悲剧被观众熟知 。近日,由吴秀波(微博)、杜淳(微博)主演的电视剧《赵氏孤儿案》又把这个题材搬上荧屏,并将当今似乎遗忘的“孔曰成仁,孟曰取义”的价值观再次提出来让大家讨论 。
尽管在兵器、称呼以及史实的错误依旧遭到民间高手网友的吐槽,但始终瑕不遮玉 。该剧在故事编排、人物设置,及戏剧冲突和画面效果等制作上拿捏到位被无数人封为“零负面”的佳作 。而实际,真正佳作能够得到各界人士的好评和追捧,向来不仅仅是制作方面的严谨,《赵氏孤儿案》成功的要诀,恰巧是因直击当代观众缺失的情怀,因为情怀一旦缺失,再相遇时才显得更加美好 。
正能量价值观与民间意识的对决
在影视作品中,创作者喜欢展现“英雄人性论”,并将其当成百试不爽的灵丹妙药 。其实《赵氏孤儿》也有些许那种感觉 。只是由吴秀波饰演的程婴那种“摔子救孤”的忠义之举,在当今很多人质疑“谁信”,这点想必陈凯歌当年已经尝试到自己对世俗观众的高估 。
可是四年后,电视剧版依旧延续并坚持展现虐心的忠义价值观:程婴为了救赵氏孤儿,亲手摔死自己孩子 。
在中国,血缘是传统百姓文化的根基,虎毒还不食子何况人 。尤其是一个非常渴望能够传宗接代并刚刚享受当父亲的程婴 。所以“摔子救孤”和老百姓至少草根文化观念是背道而驰的,更是和当近这个世俗化时代道德集体堕落的镜像不符,至少并非传统中国文化熏陶下观众的心声 。
可是,殊不知,该剧正是太多的难以置信,这个故事才显得荡气回肠 。以现代人略显世俗的道德观和功利心的思维无法理解古人,却也勾起一些人对“忠奸义侠”,小人物大英雄的期盼 。
那为什么4年前陈凯歌没有做到,4年会一群电视人就做到了?功劳先给编剧,他用了整整十集的铺垫 。之前,有赵朔多次面临如:选择杀了程婴挽救社稷还是选择杀了卑南求程婴突显侠义;是以听将领劝诫握紧军粮赶路和秦军回合,还是开放军粮救灾民,等忠义无法两全的问题上纠结 。还有公孙杵臼家族发誓对赵家世代尽忠,哪怕失去妻子包括自己的性命 。
有了足够的铺垫和电视剧从始至终的基调,让观众一点点沉浸并理解或者佩服程婴的所举,并享受着:“每当有一个人慷慨赴死,正义在世间就多了一份存在的希望 。”
第二个功劳,因给之前大多趣味低略的神剧和雷剧泛滥和近两年粗俗古装、穿越剧充斥 。因为有了他们的存在,才显得《赵氏孤儿案》从头到尾有着深刻的文化品味和观赏性 。
看吴秀波、孙淳两个大叔的较量
一个“摔子救孤”短时间的纠结和激烈,必不能撑起40集的篇幅 。满篇的忠义正能量情怀势必也会让观众厌烦 。电视剧要好看,首先是故事好看,要表达超然的人文哲思 。其次更多所谓的好看大部分来自于角色和诠释角色的人 。
先说角色,至少前13集,虽然一直没有达到“舍子救孤”高潮,但吴秀波饰演的程婴和孙淳饰演的屠岸贾,一个攻于心计,一个见招拆招,你来我往的较量十分有看头 。
任谁都知道,屠岸贾和程婴,如果不是敌人,果真是极好的“知音” 。相比其他权谋剧不一样,唯恐对手知道底牌 。在《赵氏孤儿案》中屠岸贾玩的是阳谋,并总忍不住在对手程婴面前显摆计谋秀智商的冲动 。屠岸贾每次给赵朔挖好坑,就急着跑去跟程婴显摆,所以前十二集,几乎每集都有长达十分钟以上的时间在阐述权谋之道,且反反复复,告诫谋道之要诀 。让程婴佩服也让观众看得过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