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初文坛神童骆宾王生死谜局:到底流落何方

骆宾王,与王勃、杨炯、卢照邻等四位文人一起被誉为“初唐四杰” 。骆宾王在“四杰”中是辈分最高、阅历最广、成名最早、才气最为横溢、人生最富于传奇色彩的不凡人物 。
他天资聪颖,自幼喜欢阅读,年方七岁就会写诗 。他那首近似信手拈来、堪称急智的诗作,就写于七岁雏龄:
鹅,鹅,鹅,
曲项向天歌 。
白毛浮绿水,
红掌拨清波 。
这首传唱千余年、几乎人人会背的古诗,其情其景,描绘得颇为传神 。他的绝世才华为他赢得了年少有为的声誉,人们敬称他为“神童” 。
但是,这位早慧少年的命运却是跌宕起伏、曲折离奇的,他的人生之路注定不会平坦通畅,而是崎岖坎坷、荆棘密布 。
史载他少年丧父,一生颠沛流离、书剑飘零 。成年后的他仕途一直不顺、饱尝潦倒困厄之苦 。因自负才华、性情耿直,他沉沦下僚,最高的官位不过是侍御史,但就是这等芝麻官他也只做了短短几个月就被上司构陷,以“贪赃、渎职”罪名而锒铛入狱 。
坐监不久,恰逢大赦,他重获自由 。骆宾王出狱后被降为临海(今浙江)县丞,但他不羁的性格、高洁的志趣与蝇营狗苟、琐屑无趣的官场俗务格格不入,到头来难免郁郁不得志,自己也觉索然无味,后来干脆挂冠而去,一走了之 。
他一路游历,来到富庶繁华的古城扬州 。在扬州,他遇见一位让他的生活从此天翻地覆之猛人——徐敬业 。
徐敬业是大唐开国功臣徐勣(徐茂公)的孙子,袭爵英国公之位 。他千里迢迢来到扬州,是为了策划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 。
此刻的大唐政坛,正逢一个错综复杂、波谲云诡的多事之秋 。
弘道元年(683年),唐高宗驾崩 。武后与高宗育有四个儿子,传说太子李弘被武后毒死 。老二李贤被废黜后放逐巴州,之后也被武后逼迫自尽 。三子李显以太子身份即位,是为中宗,他在位不到两月,连屁股都没坐热又遭贬斥为庐陵王 。第四子李旦被战战兢兢地扶上王位,名曰睿宗 。然而,朝中一切大权均掌握在他那虎视眈眈的母后武则天手中,李旦沦为虚君 。她冷酷无情地剿杀李唐宗室和元老功臣,不惜将庙堂变作杀场,如此处心积虑,只为取代李唐,自己登基称帝 。
就在这山雨欲来、万马皆喑的紧要关头,一个胆大包天的人跳了出来,他意欲放手一搏,杀出个黎明,既为自保,亦为挽狂澜于继倒 。
在这刀悬头颈、人人自危的诡谲时刻,谁敢在太岁头上动土?此人不是别个,正是心雄胆大、有勇寡谋的徐敬业!
徐敬业来到扬州,为的是联络公干至此的旧友监察御史薛璋等人,意欲整合各方力量,竖起反旗,讨灭武氏,恢复李唐 。经过一段时间紧锣密鼓的准备,他感觉时机成熟,于是自称匡复府上将、扬州兵马大都督,发起了一场排山倒海、声势浩大的扶唐讨武的武装起义 。
骆宾王的才华早已海内皆知,闻听他也到了扬州,徐敬业忙请他出任艺文令,然后让他写一篇讨武檄文 。骆宾王稍作思索,一气呵成写下了一篇名为《代徐敬业传檄天下文》,又称《讨武曌檄》的雄文 。这篇气势磅礴、慷慨激昂、鞭辟入里的檄文在历史上非常有名,据说武后看了此文后脸部表情由不屑、鄙夷、讥笑到勃然变色,可见此文具摧枯拉朽之劲力,有胜过百万雄兵之气势 。
骆宾王在这篇雄劲有力的文章结尾处气势逼人地写道:“请看今日之域中,竟是谁家之天下?” 据说武则天看到此处,神思恍惚,似有所动,忙问左右:“此文作者是谁?”答曰骆宾王 。她不无感慨地叹息道:“有这样的人才,却使他沦落不遇,不能为我所用,这是宰相的过失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