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初文坛神童骆宾王生死谜局:到底流落何方( 二 )


徐敬业扯旗举事不久,武则天派来的三十余万大军铺天盖地的遮杀过来,在持续凌厉的攻势下,徐敬业的军队瞬息间土崩瓦解、灰飞烟灭,徐兵败身死,洛宾王不知所终 。一代少年天才、诗坛圣手骆宾王彻底地消失在历史深处,其最终下落似也成了无解之谜 。
关于骆宾王在徐敬业兵败后的最终下落,一直以来众说纷纭,归纳起来有三大说法:
一是兵败被杀,并惨遭灭族 。二是趁乱逃逸,从此不知所终 。三是兵败被围,投水自尽 。
骆宾王兵败后被武周军擒杀,此说喧嚣至上、影响甚广,甚至被一些人认为是历史定论 。《旧唐书·骆宾王传》记载:“敬业败,伏诛 。”这一说法,曾为唐代人所普遍认可 。和骆宾王家是世交的宋之问在一篇文章中隐晦地写道:“······骆不能保族而全躯 。” 看来,骆宾王因兵败被诛是真,而且连累了整个家族 。记载这段惊心动魄历史最详细的是北宋司马光,按他的说法,徐敬业兵败逃窜至今江苏泰州海陵界,遇大风进退无路,他的部将王那相斩敬业、敬猷、以及骆宾王,并带着他们的首级投降追剿而至的官军 。
逃逸一说虽然含混莫名,倒有几分可信度,或许就是历史事实 。骆宾王本非元凶主谋,或许因才名被徐裹胁也未可知,连蛇蝎心肠的武则天亦起惜才、怜才之心,由此可见他属于可杀可不杀之人,死与未死,不在必然 。众多唐代文献对此语焉不详,并不肯定骆宾王被杀,而是含混地说“余党赴水而死”,“余党”中有无骆宾王,并未提及,即便骆宾王就在溃兵中,而且随众一同绝望赴死,投水之后,孰生孰死亦非必然 。
投河自杀一说主要来自唐人张鷟的记载:“ (宾王)与徐敬业兴兵扬州,大败,投江水而死,此其谶也 。”骆宾王曾作《帝京篇》,诗中有“倏忽抟风生羽翼,须臾失浪委泥沙”二句 。骆宾王之后的命运结局让人不禁产生联想,他似乎早有预感,抑或是无心之语却一语成谶 。张鷟于公元670年中进士,和骆宾王基本是同时代之人,谶语虽有些因果宿命的迷信色彩,但张鷟在其文章中所记载的肯定是当时流传甚广的传言,也许是街谈巷议、沸沸扬扬、不胫而走之“谣言 。”
徐敬业兵败二十年后,郗云卿为《骆宾王文集》作序时这样写道:“文明中,与徐敬业于广陵共谋起义,兵事既不捷,因致逃遁 。”郗云卿乃奉唐中宗旨意为骆撰序,写好后肯定要呈给皇帝御览 。骆宾王事败后逃遁隐匿一事,他是不敢随便下结论的,必是经过调查后得出的证据确凿之结果,此论经过官方认可后借郗云卿之笔公诸于世 。《新唐书·骆传》则用毋庸置疑的语气写道:“敬业败,宾王亡命,不知所之 。”
民间对骆宾王的下落则有更为离奇的说法 。比如传言诗人宋之问遭贬官后夜游灵隐寺,看着一轮圆月下汹涌澎湃、如万马奔腾咆哮而来的钱江大潮,他突然诗兴大发,他起头呤了两句后再也接不下去,踱来踱去没了灵感 。他搜肠刮肚,字斟句酌,却始终觉得不妥 。这时,一位披着袈裟的苍髯老僧踱将过来,问他为何深夜不睡,在此彷徨呢喃 。宋之问告知原委,老僧让他呤出前两句看看 。宋之问念道:“鹫岭郁岩峣,龙宫隐寂寥 。”老僧稍加思索,接道:“楼观沧海月,门听浙江潮 。”宋之问一听,不禁惊愕,这两句有如神来之笔 。其景观铺排恢弘寥廓,气象雄奇高远壮美,真乃名山古刹藏高人啊!受老僧启发,他思路一下被打开,文思如泉涌,将这首难续下去的断篇一气写完 。他这首诗其它几句也还泛泛,唯独老僧所赠那两句犹如点睛之笔,堪称警策绝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