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林党是毁灭明朝的第一元凶:首鼠两端拥立福王

崇祯煤山上吊之后 , 安徽以南尚在明朝手中 。谁来继承大统就成了首要问题 。当时可以继承皇位的不过三人 , :福王朱由崧、惠王朱常润、桂王朱常瀛三位藩王与崇祯同属一脉 , 都是崇祯皇帝朱由检的祖父万历皇帝神宗朱翊钧所出 。还有一个万历皇帝的侄子潞王朱常淓 。其中惠王 , 桂王 , 潞王都比崇祯大一辈 , 潞王还是万历的侄子 , 不能算万历一脉 。只有福王朱由菘是万历的孙子 , 崇祯的堂兄 。而且他的父亲老福王要比惠王桂王都长 。显然不论血统亲疏和长嫡 , 即所谓的伦序纲常 , 福王朱由崧是当然的不二人选 。当年嘉靖朝的“大礼议”和万历朝的“争国本”事件中 , 朝廷官员孜孜以命抗争的就是这份血统亲疏和长嫡 。那么这次东林党他们应该拥立福王了吧?可这次他们自扇耳光起来 , 说什么“立贤” 。拥立潞王朱常淓——这个血缘辈分都不着边的王爷 。他们不说什么“万事法”了 。但潞王怎么贤呢?谁都知道明朝后期藩王也就大地主一个 , 能有什么作为从哪能看出贤来?而且这人在大名将士与清军奋战的时候 , 他却酒肉犒劳清军 , 这种忘恩负义 , 数典忘祖 , 一心投降的主贤在哪?福王怎么说也是在与清军作战中 , 被叛徒出卖活捉的 , 两人差距可见一斑 。
那么东林党一开始为什么坚决不立福王呢?原因很简单 , 老福王是因为东林党当不了皇帝的 , 他们害怕福王报复他们 , 宁可冒着国家动乱也要阻止福王即位 。明史写道:伦序当属福王 。诸大臣虑福王立 , 或追怨“妖书”及“梃击”、“移宫”等案;潞王立 , 则无后患 , 且可邀功 。阴主之者 , 废籍礼部侍郎钱谦益 , 力持其议者兵部侍郎吕大器 , 而右都御史张慎言、詹事姜曰广皆然之 。前山东按察使佥事雷续祚、礼部员外郎周镳往来游说 。
东林党的另一个重要人物史可法则看出立福王是唯一正确选择 , 选其他人尤其是哪方面都不沾的潞王必然国家动乱 , 但他又害怕福王报复 , 于是找马士英商量 。之所以找马士英是因为他手下有三镇总兵 , 另外福王潞王都停留在他的治下 , 因此立谁都必须和他商量 。从这方面看他对形势的认识远比钱谦益等高得多 。马士英当时非常想和东林党亲近 , 于是与史可法商量一个两面都不得罪之法 , 舍弃二人拥立桂王 。史可法于是写信给南京方面提出拥立桂王 , 潞王为兵马大元帅的方案 。这时那些所谓“立贤”的东林党也不立贤了 , 立马准备仪仗去广西迎接桂王了 。可见这伙人的龌龊了 , 为了一己私利竟拿立国君这样大事当儿戏 。
福王朱由菘不干了 , 皇位眼看到手了 , 一眨眼煮熟的鸭子飞了 , 八竿子打不着的潞王当了兵马大元帅 , 崇祯的叔叔桂王当了皇上 , 自己反倒成了局外人 , 你说这算什么事啊 。
这时一个人看不过眼了 。这人就是太监卢九德 。这人能力如何?你看他节制的人左良玉、曹文诏、黄得功、刘良佐、陈永福等名将、悍将你就该知道了 。这时正在凤阳任监军太监 。卢九德在宫中与老福王关系不错 , 也知道福王最有资格做皇帝了 。于是找来高杰、黄得功、刘良佐三镇三镇总兵 , 给他们摊牌 。他们原本关系不错 , 又见是这个理啊 , 更何况还有一场大富贵 , 做吧 。山东总兵刘泽清原本同东林党一起支持潞王的 , 一看算了支持福王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