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宪宗的死竟是一场杀夫阴谋?唐宪宗怎么死的?

关于唐宪宗的死因,后世历史学家一般认为是被唐穆宗害死的,裴廷裕的《东观奏记》有详细记载 。然而,历史的真相究竟如何?
《旧唐书·宪宗本纪》:“元和十五年正月庚子,是夕,上崩于大明宫之中和殿 。时以暴崩,皆言内官陈弘志弑逆,史氏讳而不书 。”
用白话文说,就是元和十五年正月庚子这天晚上,唐宪宗突然在大明宫中死去 。皇帝猝死,当时都说是太监陈弘志谋杀了皇帝,但史官却隐讳了这件事不记录,以致于详情不得而知 。
这段记录很是蹊跷 。
首先,太监(内官)是“刑余之人”,这种人在正常人眼中,一向是卑贱耻辱的对象,他做下了谋杀皇帝的“大逆不道”之事,为什么史官要“讳而不书”呢?
旧唐书中,并没有对此事有更多叙述,只是在《文宗本纪》中载:“大和九年九月癸亥,令内养齐抱真,将杖于青泥驿,决杀前襄州监军陈弘志,以有弑逆之罪也 。”似乎认定陈弘志是元凶 。
可是,在旧唐书中,还是有地方透露了不同的信息 。
《皇甫鎛传》载:“宪宗服柳泌药,日益烦躁,喜怒不常,内官惧非罪见戮,遂为弑逆 。”此处又象是陈弘志害怕宪宗无故迁怒自己,所以先下手为强 。
然而,事实真相远比想象来得丰富 。
《后妃传》载:“宪宗懿安皇后郭氏,尚父子仪之孙,赠左仆射驸马都尉暧之女 。母代宗长女升平公主 。元和八年十二月,百僚拜表请立贵妃为皇后,凡三上章,上以岁暮,来年有子午之忌,且止 。帝后庭多私爱,以后门族华盛,虑正位之后,不容嬖幸,以是册拜后时 。”
从这这段文字可见,唐宪宗拖延不册立郭氏为皇后,他怕郭家势大,干涉自己对其他小老婆的宠爱,却造成了郭氏的怨气——皇帝的女人总是想方设法要做皇后的,以郭家的功勋富贵,却做不了皇后,能不怨恨?而迟迟成不了皇后,即意味着自己迟迟成不了正室,始终是没有地位的“妾”,而不是作为六宫之主的“妻”,她的儿子也就成不了太子、储君和将来的皇帝 。
政治斗争,在后宫中一点都不逊色于朝堂上 。而宪宗死后,即位的穆宗,正是郭后的儿子,“母以子贵”,郭氏正是因为儿子当上了皇帝,而名正言顺成为太后,坐上了正后宫掌权者的位子 。
这里暗示我们,郭氏极有可能谋害了宪宗,然后把自己的儿子推上皇位 。匡复唐室的功臣郭子仪,是她的爷爷,宪宗皇帝的祖父德宗皇帝的大妹妹升平公主,又是她母亲,她实际上是宪宗皇帝的表姑,本身就是大唐的皇室贵戚 。
郭皇后的出身,使她有雄厚的靠山左右皇权 。事实也正是如此,此后的穆宗、敬宗、文宗、武宗四朝皇帝(唐敬宗、文宗、武宗都是穆宗的儿子,即郭太后的孙子)都由她控制着 。
【唐宪宗的死竟是一场杀夫阴谋?唐宪宗怎么死的?】以上不仅是推理,郭氏谋害宪宗,其实有当时人的证词 。
《东观奏记》的作者,是唐宣宗时人,他在该书中写道:“宪宗皇帝晏驾之夕,上(宣宗)虽幼,颇记其事,追恨光陵商臣之酷 。即位后,诛除恶党无漏网者 。时郭太后无恙,以上英察孝果,且怀惭惧 。时居兴庆宫,一日,与二侍儿同升勤政楼,依衡而望,便欲殒于楼下,欲成上过 。左右急持之,即闻于上,上大怒 。其夕,太后暴崩,上志也 。”
(注:唐宣宗是唐宪宗第十三子,元和五年(810)六月二十二日生于大明宫,论辈分,他是敬、文、武宗的皇叔,论年龄却比唐敬宗和唐文宗还小一岁 。他在穆宗长庆元年(821)三月,被封为光王 。会昌六年(846)三月,武宗弥留之际,把37岁的光王李怡立为皇太叔,并更名李忱,成为新的皇位继承人 。他是唐朝历史上惟一以皇太叔即位的皇帝,又是晚唐皇帝中顺宗以后的11帝中寿命最长的一位,他死于大中十三年(859)八月,享年50岁 。宣宗在晚唐的皇帝中也是得到较高声誉的一位,《资治通鉴》载:“宣宗性明察沉断,用法无私,从谏如流,重惜官赏,恭谨节俭,惠爱民物,故大中之政,讫于唐亡,人思咏之,谓之小太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