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为什么喜欢颜回?

“苗而不秀 , 秀而不实”这八个字 , 据说是孔老夫子叹惜他的学生颜回的 。颜回英年早逝 , 几乎使孔子痛不欲生 , 连呼“天丧予 , 天丧予!”有跟随他的弟子问 , 老师你真的那么悲痛吗?孔夫子回答说 , 不为像颜回这样的人悲痛 , 还为谁悲痛?鲁哀公问孔子:你的弟子中 , 谁是最好学的?孔子不假思索地说:有一个叫颜回的好学 , 他有怨气不发到别人的身上 , 也不犯同样的过错 , 不幸英年早逝 , 现在再也没有像颜回那样好学的人了 。弟子三千 , 贤人七十二 , 孔夫子自己最喜欢的 , 毫无疑问的就是颜回 。
孔夫子为什么喜欢颜回?只要看看他是如何称赞颜回的 , 也就可知一个大概 。
在孔夫子的弟子中 , 颜回大概是家庭比较贫困的一个 。一竹筐饭 , 一瓢水 , 住在简陋的巷子里 , 别人不能忍受这种贫苦 , 颜回却是自得其乐 , 对此 , 孔夫子就赞不绝口 , 连声说“贤哉回也” 。就是这样一个出身贫困的孩子 , 学习却是相当刻苦 。孔子说:听我讲述而始终聚精会神不开小差的 , 大概就只有颜回一个(“语之而不惰者 , 其回也与!”)直到颜回去世之后 , 孔子还说:“死得可惜啊!我只看到他前进 , 从未看到止步 。”颜回真可谓是“好好学习 , 天天向上”的典范了 , 这样的学生 , 大概没有一个老师不喜欢的 , 孔夫子当然不会例外 。
孔子从教 , 注重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 , 反对死记硬背 , 此所谓“举一隅不以三隅反 , 则不复也”(《论语·述而篇第七》) 。在这一方面 , 颜回大概也做得不错 。用子贡的话说 , 叫做“回也闻一以知十” 。对于孔夫子的学问 , 他能够掌握其精神实质 , 做到融会贯通 , 一以贯之 , 不仅仅是举一反三了 。孔子所谓的学习 , 其实也不仅是读书 。“学而时习之”的“习” , 以我之肤浅理解 , 有实习或践行的意思 。一个“仁”字 , 在孔子的学说中 , 占有相当重要的位置 。颜回问仁 , 孔子说:“克己复礼为仁” 。颜回请孔子说得具体些 , 孔子就说了四个“非礼勿” , 即“非礼勿视 , 非礼勿听 , 非礼勿言 , 非礼勿动” 。颜回说:我虽然愚钝 , 也要践行这些教诲 。应该说 , 颜回确实做得比较到位 。在他的同门中 , 几乎没有一个被孔子誉之为“仁”的 , 有人问了 , 孔子也答之以“不知其仁” 。颜回却是一个例外 , 而且评价相当之高 。孔子说其他人只是偶尔想到仁德而已 , 颜回则是长久不违仁德的 , 算得上是将一个“仁”字“落实到行动中 , 溶化在血液里”了 。
对于孔夫子的学说 , 颜回佩服得五体投地 , 用他自己的话说 , 叫做“仰之弥高 , 钻之弥坚” 。孔子说:颜回对他没有什么帮助 , 对他说的话 , 没有不感到心悦诚服的 。这句话是批评还是褒扬颜回 , 大概谁都能够体会得出来 。由此透露一个信息 , 对于孔子说的 , 颜回只会洗耳恭听 , 点头称是 。孔夫子大概也感觉到这未必就是好事 , 所以曾经偷偷观察 , 发现他私下与别人讨论时 , 对孔子的话也很能发挥 , 于是说“回也不愚” 。但也仅此而已 , 对孔子说的话 , 颜回绝对不会穷根究底 , 提出质疑 , 更不会像子路那样敢于表示不悦 , 甚至与之辩说 , 即使孔子说的话自相矛盾 , 也不会表示疑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