匈奴西迁对欧洲的影响

18世 纪后期 , 法国历史学家德·揆尼首先在其《匈奴、突厥、蒙古及其他西部鞑靼各族通史》中提出 , 匈人就是中国历史上被迫西迁的匈奴人 。此论一出 , 英国历史学家吉本率先在《罗马帝国衰亡史》中引用了揆尼“匈人来源于匈奴”的说法 。由此 , 马上在欧洲史学界引发了一场持续至今的激烈论战 。
就总体而言 , 大多数学者趋向于“匈人来源于匈奴”的观点 。在中国的史籍中 , 自窦宪将北匈奴击败 , 迫其西迁后 , 北匈奴就象断线西飞的风筝 , 突然失去了踪迹 。因此 , 中国学者并不知道匈奴西迁的行踪 。由于中西交通和中西文化交流上的闭塞封闭状况 , 中国学者直到近代才得知匈奴与欧洲历史有关 。首先发现这个问题的是洪均 , 他在《元史译文证补》里 , 从西方著作中引述了匈奴侵入欧洲的过程 。此后 , 章太炎在《匈奴始迁欧洲考》一文、梁启超在《中国历史研究法》一书中也注意并研究了这段历史 。不过 , 与欧洲学者迥异 , 中国学者几乎全都认定“匈人就是匈奴 。
其实东西方文化的交流在很早以前就开始了 , 在中国 , 先有大月氏、嚈哒等族西迁中亚 , 后有匈奴族西迁欧洲 , 这些民族大迁移影响了世界历史和世界文明史 , 尤其是公元91年北匈奴的西迁 , 推动了欧洲社会的大变革 , 改变了整个欧洲社会的政治格局 , 是世界文明史上的一件大事 。
然而 , 一个民族的大迁徙不是一个独立的个体问题 , 而要与当时周边的环境和历史原因联系起来 。匈奴的西迁就是在中华历史和文化大背景的影响下进行的 , 有他自己的历史原因 , 从史料上来看 , 西汉时期 , 匈奴西至盐泽 , 南以长城与中原为界 , 西域三十六国尽属匈奴 , 其西的大宛、大月氏、安息、条枝等也都非常畏惧匈奴 , 于是形成了当时“南有大汉 , 北有强胡”之势 。汉初匈奴不断扰乱汉边 , 汉朝采取和亲和避让政策 , 至汉武帝才开始武力征服匈奴 , 在长期的民族对抗中 , 匈奴势力逐渐削弱 , 其间族内又发生分裂 , 南匈奴在呼韩邪单于领导下附汉 , 北匈奴退出漠北 , 越过阿尔泰山西迁 。
北匈奴西迁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 , 从公元91年开始“单于震慑屏气 , 蒙毡遁走于乌孙之地 。”(《后汉书.南匈奴传》) , 公元160年 , 北匈奴一部分老弱病残 , 不适于迁徙者留居西域 , 建立悦班国 。悦班国“地方数千里 , 众可二十余万 , 凉州人犹谓之单于王”(《北史.西域传》) , 另一部分西走康居 , 建立贵霜王国 , 并迫使当地塞人西迁 , 大月氏人南迁 。
公元290年左右 , 北匈奴离开康居向西往顿河一带迁移 , 征服在顿河流域及里海以北一带的粟特国(一名奄蔡 , 一名阿兰) 。经过我国学者和世界各国学者的论证 , 这一部分西钱康居的北匈奴人便是后来4世纪出现在欧洲的匈人的祖先 。
4世纪中叶 , 匈奴侵入欧洲东南部 , 在那里建立起一个庞大的帝国 , 公元374年 , 匈奴在其军事首领巴拉米尔带领下 , 渡过顿河 , 侵入东哥特人的领地 , 推翻了东哥特人在顿河和德涅斯特河之间建立的帝国 。376年左右 , 他们又击败居住在罗马尼亚一带的西哥特人 , 到达罗马帝国的多瑙河畔 。至432年 , 各匈奴部族的领导权集中到鲁奥手中 , 434年鲁奥死后 , 有侄子不来达和阿提拉继任 , 约445年阿提拉谋杀了布莱达 。此后匈奴在阿提拉的领导下日益强大 , 成为罗马帝国的严重威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