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圆起源于何时:那些动人的诗歌与传说

正月十五将近,又到了吃汤圆的日子 。但是,你知道中国人是何时才开始吃“汤圆”的吗?
汤圆起源于何时?我们先看几个传说故事:
故事一:传说有次元宵节,乾隆爷下江南,在村庄里迷路了,肚中又饥又渴,就向一户农家敲门寻些吃的 。开门的是位老婆婆,她家里很穷,没啥食材,只有一些糯米粉和黑芝麻,就用糯米粉裹黑芝麻团成圆球,在汤里煮熟给乾隆爷吃 。乾隆爷吃了大加赞赏,问这是啥好吃的呀?老婆婆看这东西在汤里团团圆圆的,就顺口说这是“汤圆” 。第二年元宵节,乾隆爷在宫里想念汤圆的味道,就让御厨依样做出来 。后来“汤圆”的做法从宫中流向民间,成了元宵节的一道著名小吃 。这就是汤圆的起源 。
按:此故事出自《古今人物通考》,但有学者怀疑这是一本伪书,所以这个关于汤圆起源的说法是不太可信的 。
故事二:传说春秋晚期的楚昭王有一次经过长江,看到江里漂着很多白皮红瓤的小球球,在水面上沉沉浮浮的,捞起来尝着还挺好吃,就派人问孔子,这是啥东西呀?孔子说,这叫“浮果”,是复兴的兆头啊 。楚昭王很欢喜,就命令大家,每年元宵节都用米粉裹山楂煮成“浮果” 。而“浮果”就是汤圆的前身 。这就是汤圆的起源 。
按:这个故事不见于六经、正史的记载,估计是小说家言,不可信的 。况且春秋时期还没有“元宵节”一说,精细的米粉也不普及 。
故事三:传说汉武帝的时候,宫中有一个宫女,名叫“元宵”,做得一手好汤圆,于是大家就用她的名字来称呼这种食品:“元宵” 。这就是汤圆的起源 。
按:所谓“元宵”,元者,上元也,就是正月十五;宵者,夜也 。“元宵”就是正月十五的晚上,根本不是宫女的名字 。这个故事也是小说家言,不可信的 。
那么,排除了上面三种传说的误导,“汤圆”到底起源于何时呢?
首先,我们要界定一下到底什么才算是“汤圆”?汤者,热水之谓也;圆者,囫囵之形也 。以糯米为主要原料、用水煮熟的圆形食物,才算得上是“汤圆” 。
在中国历史上,出现过许多类似“汤圆”的食物,或有汤圆之形、而无汤圆之实,或有汤圆之实、而无汤圆之名 。如果只论形似,“汤圆”可谓出现得非常之早,甚至可以追溯到汉代 。但实际上,这些都不是真正的汤圆 。
汉唐之间,元宵节(上元节)是不吃汤圆的 。在魏晋南北朝的时候,根据《荆楚岁时记》的记载,正月十五这天喝豆粥,吃“白粥泛糕”,丝毫没有提到有类似汤圆的存在 。(魏晋南北朝时期,元宵节其实是喝粥的)
唐代的时候,据《太平广记·尚食令》记载,有一种点心,名叫“焦 子”,以南枣面裹馅儿搓圆,放在麻油中炸 。这种“焦 子”很类似汤圆,不过是用面粉而非米粉,是炸而非煮 。
汤圆真正出现,要等到宋代 。周密的《武林旧事》记载当时元宵节的各种吃食,有:乳糖、圆子、、科斗粉、豉汤、水晶脍、韭饼及南北珍果,并皂儿糕、宜利少、澄沙团子、滴酥鲍螺、酪面、玉消膏、琥珀餳、轻餳、生熟灌藕、诸色珑缠、蜜煎、蜜裹糖、瓜萎煎、七宝姜豉、十般糖之类……
是不是只看这些菜单就很诱人?当时之繁华可见一斑 。姜白石有一首诗就讲宋代元宵节盛况的:
贵客钩帘看御街,市中珍品一时来 。
帘前花架无行路,不得金钱不肯回 。
姜夔诗中说的“市中珍品”,就是上列好吃的,其中有“圆子”,其实就相当于现在的“汤圆” 。除了圆子之外,还有,跟唐代的“焦 子”应该也是相似的 。
如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元宵节吃汤圆的习俗是从宋代开始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