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大兵眼中的彩色抗战:记录他们的抗战经历

1943年 , 18岁的大学一年级学生艾伦·拉森应征加入美国陆军航空队 , 被分配到空军照相侦察中队 , 很快他随所在部队辗转万里来到中国云南 , 被幸运地分到了陈纳德将军的麾下 , 担任部队航拍地图绘制员 , 参与制作地图和海图的工作 。其间艾伦和他的战友们拍摄了大量关于中国的彩色照片 。
1941年12月20日 , 9时30分 。
日军82中队十架九九式轰炸机排成V字形 , 经由越南进入中国领空 。此时 , 昆明基地的AVG部队第一大队、第二大队全体飞行员背着降落伞匆匆奔向各自的战斗机 。第二大队的8架寇蒂斯P-40C战斗机率先做好了准备 , 只有飞行员爱德华·莱克塔在爬上主翼时不小心碰掉了引擎罩 , 他赶忙招呼地勤人员前来修理 。
一颗黄色信号弹后 , 第二大队8架寇蒂斯P-40C战斗机陆续起飞 , 消失在东南方向 , 正面迎接敌机来袭 。因碰掉引擎罩而憋了一肚子火的莱克塔发现敌机后 , 第一个冲到日军轰炸机编队的左边 。他将飞机拉到高空 , 然后瞄准下面一架轰炸机冲下去 , 瞄准镜里的敌机越来越大 , 他狠狠扣动了扳机 。
下面的九九式轰炸机突然急剧地烧起来 , 机尾拖出一道长长的黑烟 , 整架飞机摇摇晃晃几秒后一头栽了下去—就这样 , 中国云南大地上迎来了第一架被击落的日军飞机 。
爱德华·莱克塔是美国志愿队的飞行员 , 一支在陈纳德指挥下以“飞虎队”著称的空军小分队 , 1941年下半年在缅甸投入战斗 。珍珠港事件后 , 陈纳德重被征调进美国军队 , 而他的“飞虎队”改编为中国航空特遣队(后来的第14航空队) 。
60多年前的飞虎队赫赫战功如今早已定格在老者的记忆中 , 老式黑白电影里 。当86岁的前飞虎队员艾伦·拉森的《飞虎队队员眼中的中国:1944-1945》在国内出版时 , 飞虎队以及抗日战争的历史被耳目一新地再现 。艾伦·拉森以及他今年5月刚刚去世的战友威廉·迪柏镜头下的中国 , 竟然大部分是普通百姓彩色的日常生活 。
抗战大后方的彩色生活
孩提时代的艾伦·拉森深信 , 只要在地上挖一个很深很深的洞 , 就可以去到中国—因为中国在世界的另一端 。如果没有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袭珍珠港 , 艾伦·拉森或许并不会意识到地球那边的中国正处于水深火热中—那几乎是当头一棒 , 让这位生活安逸的美国青年产生了与日战斗的渴望 。
【美国大兵眼中的彩色抗战:记录他们的抗战经历】 1943年 , 18岁的大学一年级学生艾伦·拉森应征加入美国陆军航空队 。经过在美国本土数月的军训后 , 他被分配到空军照相侦察中队 , 随后他所在的部队辗转万里来到中国云南 。彼时 , 陈纳德的“飞虎队”已改编为美军第14航空队 。艾伦被幸运地分到了陈纳德麾下 , 担任部队航拍地图绘制员 , 参与制作地图和海图供中美两国空军打击日本陆军和海军 。
1944年9月1日 , 抵达昆明空军基地的艾伦兴奋异常 , 他和一位战友第一时间来到飞机跑道上 , 站在鼻翼上画着鲨鱼图案的P40战斗机旁相互拍照—这一幕是艾伦中国视角的起点 , 也是《飞虎队队员眼中的中国:1944-1945》的第一张照片 。
“那时艾伦酷爱摄影 , 有空就利用他的两部柯达相机(Kodak Bantam 828和35mm相机)和他父母从美国寄来的柯达彩色胶片拍照 。”《飞虎队队员眼中的中国:1944-1945》一书的策划、翻译严湛是艾伦的老朋友 , 他告诉时代周报采访人员 , 艾伦对于中国老百姓有着难忘而美好的印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