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官警车开道的历史气场为何能延续至今?

导读:昔有“鸣锣开道”,今有“警车开路”,两物生成虽年月不同,表现形式有别,其本质却无异 。古代官宦出行,定是随从、兵勇成队,配铜锣若干,一路高呼“闲杂人等闪开”,既显官威又得畅道,此曰“鸣锣开道” 。如今,没有了鸣锣开道,却时常能看到警车开路,没有回避的虎头牌和皂隶,却出现了凶悍的警员和“靠边、让开”等尖厉的警车语言 。
历史常常会跟人们开各种玩笑,越是被人们认为是历史陈迹,或者是封建弊端,越是在现代化社会中顽强地生存 。“警车开道”的封建特权即是一例 。昔有“鸣锣开道”,今有“警车开路”,两物生成虽年月不同,表现形式有别,其本质却无异 。古代官宦出行,定是随从、兵勇成队,配铜锣若干,一路高呼“闲杂人等闪开”,既显官威又得畅道,此曰“鸣锣开道” 。如今,没有了鸣锣开道,却时常能看到警车开路,没有回避的虎头牌和皂隶,却出现了凶悍的警员和“靠边、让开”等尖厉的警车语言 。
背后根深蒂固的特权文化
追根溯源,还是我们国家专制等级制度及其根深蒂固的等级制度观念使然 。西周取代殷商之后,推行了一整套政治制度和文化措施,其中最为完善的就是以等级制度为核心的政治制度和社会结构 。这个制度明确规定,“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在此前提下,最为显著的制度特征就是:所有的国家待遇和礼节均呈金字塔的形态,塔尖越高,等级越高,特权也就越大 。比如天子吃饭才可以使用九鼎,诸侯可以使用七鼎,以此类推 。
天子们不仅制定了这样等级分明的制度,而且还用什么“君权神授”、“奉天承运”之类的天命神秘观念为其等级特权制造神秘气氛 。其目的就是向人们昭示:我至高无上的地位和特权是上苍的意志,不可动摇 。这样一来,天子帝王的特权就不仅不会随着岁月而褪色,反而因为神的佑护而坚实稳固 。
尽管这个制度到春秋末年受到了冲击挑战,出现了“礼崩乐坏”的局面,但这个制度的基础却一直延续下来,并形成强大的社会观念和社会心理,深深扎根于中国人的骨髓深处 。《论语·八佾》中孔子气势汹汹地批评季氏说:“八佾舞于庭,是可忍,孰不可忍也!”原来,按照周礼的规定,在歌舞会的舞蹈演员队列中,只有天子才有资格每行排八人 。而季氏身为诸侯却胆敢在家庙舞会中使用八八六十四人的队列,这在孔子看来简直是大逆不道 。
历史早已成为陈迹,八佾的制度或许早已一去不复返,但是孔子这种视周礼的秩序规则为正道,坚持特权等级思想的观念,却逐渐积累形成为一种强大的惯性,深深扎根于国人的生活和行为之中 。看到这些琐屑故事,也许就不难理解,为什么“警车开道”在当下中国还会有如此强大的气场 。
维护特权的虚伪装扮
从秦始皇到汉武帝,都做过海外求仙的事情 。从当时的社会环境和条件来看,求仙似乎只是帝王的特权 。求仙活动是帝王在拥有人间所有的特权之后,希望继续开拓自己的特权领域的尝试 。尽管仙是没有求到,并且不少儒生和方士还因此搭上性命,但是此举却是一个信号和符号,它告诉世人,也告诉历史:有了至高无上的特权,别说你人间的各种路我要趟过,就是去另外一个神仙世界,也是唯我独尊、唯我独享的 。
《幽明录》里面有这样一个故事:有一次汉武帝微服路过一百姓家,见到人家的婢女有些姿色,就找个借口留宿,并把人家姑娘给糟蹋了 。没有想到的是,姑娘的男友正要持刀报复微服行奸的武帝时,有位书生从天文星象上发现代表武帝的星座有危险,赶忙大声惊呼,结果搅了那位行刺者的计划 。汉武帝躲过一劫,于是亮明身份,杀死了婢女男友一家,厚赐书生 。故事给人的印象就是,帝王的特权真的是受到神的佑护的 。哪怕他处于微服假面的状态,也会有神灵相佑 。有了这样的故事,谁还敢怀疑帝王特权的合理性和权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