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武帝灭佛:及时把中国从政教合一之路挽救过来( 二 )


这时,道士张宾也上书请求废除佛教 。于是,周武帝召集群臣及名僧、道士,讨论三教的优劣 。意在压低佛教的地位,定儒为先,道教为次,佛教为后 。可是,当时执掌朝政大权的,是笃信佛教的大冢宰宇文护不表同意,加上道安、鄄鸾等上书诋毁道教,因此,虽经多次讨论,三教未能定位 。建德元年(572年) 周武帝诛宇文护,始掌朝政大权 。次年十二月,又召集群臣、道士、名僧进行辩论,始定出以儒教为先,道教为次,佛教为后的位次 。由于名僧僧勔、僧猛、静蔼、道积等奋起抗争,极力诋毁、排斥道教,又使这次的位次未能付诸实现 。建德三年(574年)五月,周武帝再次召集大臣、名僧、道士进行辩论 。在会上,佛道两家斗争非常激烈 。据《续高僧传·智炫传》记载,智炫在辩论时力挫道士张宾,周武帝为道教护短,斥佛教不净,智炫答道:“道教之不净尤甚!”
武帝这次原来只想罢斥佛教,由于道教的迷信方术和教义的虚妄,经道安、甄弯、智炫等人的揭发,已经彻底暴露,因此,下诏“断佛、道二教,经像悉毁,罢沙门(即僧尼)道士,并令还民 。”诏令发布之后,立即实施 。“融佛焚经,驱僧破塔,……宝刹伽蓝皆为俗宅,沙门释种悉作白衣 。”
这年六月,武帝又下诏立通道观 。使“圣哲微言,先贤典训,金科玉篆,秘迹玄文,所以济养黎元,扶成教义者,并宜弘阐,一以贯之 。”通道观的学士共一百二十人,都是儒、道、佛的名流 。
【周武帝灭佛:及时把中国从政教合一之路挽救过来】 他们的任务是研究三教的哲理,探讨宏深的“至道”和幽玄的理极,并达到弥合三教的分歧,使“争驱靡息”的目的 。
建德六年( 577年)灭北齐后,周武帝在邺城新殿多次召请名僧,解释尊儒佛的原因与意义,与会的五百僧人都沉默不语,只有慧远明确表示反对,并且以阿鼻地狱相威胁 。佛教徒任道林也上书反对毁佛,以因果报应进行恐吓 。周武帝表示自己不是五胡,无心信佛 。他权衡得失后,最终决定在原齐国境内灭佛,寺院等“还准毁之”于是,整个中国北部的佛教都被禁绝了 。
周武帝这次灭佛比较彻底 。据《房录》卷11记载:其时“毁破前代关山西东数百年来官私所造一切佛塔,扫地悉尽 。融刮圣容,焚烧经典 。八州寺庙(出)共四十千,尽赐王公,充为宅第 。三方释子减三百万,皆复军民,还归编户” 。
周武帝灭佛,目的虽然和魏太武帝灭佛一样,都为了扩大财源,巩固政权,但在方式方法上不同:第一,这次灭佛,是经多次辩论之后作出的,各方面都有思想准备 。第二,这次没有采取坑杀僧、尼、道士和捣毁寺、观的作法,而是将寺、观赐给王公,让僧尼等还为编户 。对于那些知名的高僧、道士,或以政府官员的身份送到通道观进行研究工作,或者量才任以官职,如以昙为光禄大夫,法智为洋川太守,普旷为岐山郡从事,等等 。总之,方式方法比较温和 。
这次灭佛,北周政府不仅获得了大量寺观财富,而且获得了近三百万的编民,遂使生产日益发展,“租、调年增,兵师日盛 。”从而,为后来隋朝的统一和对突厥的斗争,提供了雄厚的物质基础和强大的军事实力 。而通道观的建立,促成了儒、道、佛三教的交流与互相渗透,为建立以儒家为治国之本,辅以道、佛的三教结合的新的封建统治服务思想体系,奠定了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