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说红楼梦中的茶文化爱茶人必看

一、贾母为何不爱吃“六安茶”?
《红楼梦》中提到的茶名主要有:贾母不爱吃的“六安茶”、妙玉特备的“老君眉”、暹罗国进贡的“暹罗茶”、怡红院里常备的“普洱茶”、茜雪端上的“枫露茶”、黛玉房中的“龙井茶” 。另外还提到“漱口茶”、“茶泡饭”等与茶有关的茶 。
栊翠庵品茶[详见小说第41回“品茶栊翠庵”],当妙玉捧茶给贾母时,贾母初以为是“六安茶”而不吃,当被告知为“老君眉”后方才吃 。在明代屠隆《考槃余事》中记载:“六安茶品亦精,入药最效,但不善炒,不能发香,而味苦,茶之本性实佳 。”又据《中国茶经》记载:“六安茶产于寿州盛唐[现为安徽六安市],其中‘小岘春’最为出名 。”自唐代始被列为名茶,属绿饼茶 。而“老君眉”实为岳阳[古称岳州]洞庭君山所产的“君山银针茶”(也有学者认为属普洱茶,笔者认为是属黄茶类),其外形似眉毛,满批白毫,又因产于君山,故名“老君眉” 。清代袁枚《随园食单》中记述:“洞庭君山出茶,色味与龙井相同,叶微宽而绿过之,采掇很少 。”其品质为,外形芽头肥壮、紧实挺直、芽身金黄、满披银毫,汤色橙黄明净,香气清纯,滋味甘醇,叶底嫩黄匀亮 。属于轻微发酵茶中的黄茶类的品种 。贾母不爱吃“六安茶”,而喜欢“老君眉”,笔者以为恐有以下原因:
(1) 日常生活习惯所致 。贾府在北方,而北方居民多喜饮花茶类和发酵茶类 。
【趣说红楼梦中的茶文化爱茶人必看】(2) 贾母方才吃了酒肉,而茶叶功效中就有醒酒去肥腻之劳,再加上贾母年事已高,脾胃虚弱,饮滋味醇和的茶叶较适合 。因为茶叶中一般发酵茶的去腻解酒的功效要好于不发酵茶[绿茶],所以北方少数民族地区因饮食中多酒肉,所以他们“宁可一日无食,不可一日无茶 。”喝的多为再加工茶中的紧压茶或红茶等等 。
(3) 符合贾母德高望重,一家之母的身份 。取“老君”、“长寿”之意,显示身份 。最有意思的是贾母吃了半盏后便递给了刘姥姥吃 。而刘姥姥便一口吃尽,笑道:“好是好,就是淡些,再熬浓些更好了 。”贾母众人都笑起来 。刘姥姥散居乡下,体力劳动繁重,日常生活中饮食方面口味也较重,所以说出如此之话,便很自然了 。日常生活习惯的差异,吃茶习惯的强烈对比与反差,更衬托了贾母的宽厚慈爱、地位尊贵,从而也间接地刻画了贾母的性格 。从妙玉的备茶“老君眉”的行为中,曹雪芹把妙玉的深懂茶道、人道[不得不恭维、讨好贾母的“道”]的一个“槛外人”的性格,也刻划的细致入微,一个聪明乖巧,人见人爱的丫鬟呈现在读者的面前 。
“普洱茶”,出产于云南西双版纳、思茅等地,集散在普洱县 。自唐始用,到宋时已列为贡品名茶 。是黑茶中的一种,属完全发酵茶 。它的品质特征是:外形条索粗壮肥大,色泽乌润或褐红,滋味醇厚回甘,并有独特的陈香 。具有良好的保健作用,有降血脂、减肥、抑菌、助消化、暖胃、生津、止渴、醒酒、解毒等多种功效 。小说中第63回“寿怡红开夜宴”,有一段写林之效家的查夜来到怡红院,和宝玉的对话中提到了“普洱茶” 。原文中:林之孝家的又向袭人等笑笑说:“该沏些个普洱茶吃 。”袭人晴雯二人忙笑说:“沏了一盄子女儿茶,已经吃过两碗了 。大娘也尝一碗,都是现成的 。”关于这“女儿茶”,学者有不同的看法,有人认为是普洱茶中极品 。但据笔者考证在明代李日华《紫桃轩杂缀》记载,女儿茶为泰山附近采青桐芽为饮料 。所以笔者认为此女儿茶的功效应与普洱同,甚至要好于普洱茶 。但怡红院里常备普洱茶该为事实 。此回中几个丫鬟为宝玉过生日,事先袭人晴雯已备好一坛上好的绍兴黄酒,泡好了一壶女儿茶,又宝玉有话:“今日吃了面,怕停食,所以多玩了一会儿”,林之孝家的建议丫头们沏茶 。这种种细节的描写,也足见宝二爷这一圈子里的人也知晓茶性,深懂茶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