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魏破梁之战:换位思想充分体现的一战

梁承圣元年(公元552 年),湘东王萧绎平定了侯景之乱,公卿大臣和各地方首领多次劝他登基称帝 。十一月十二日,萧绎在江陵即皇帝位,是为梁元帝,以江陵为京城 。
梁承圣三年(公元554年),西魏命柱国常山公于谨、中山公宇文护、大将军杨忠率军五万,入侵梁朝 。十月初九,大军从长安出发 。
西魏荆州刺史长孙俭询问于谨,说:“假如我们为萧绎策划会怎么做呢?”于谨说:“在汉江、沔水屯兵,携带全部人力物力渡过长江,直接据守丹杨,这是上策 。把江陵外城的百姓迁徙到内城,加高城墙,等候援军,这是中策 。如果迁徙困难,据守外城,这是下策 。”
长孙俭问:“您估计萧绎会使用哪种计策?”于谨说:“下策 。”长孙俭问:“为什么?”于谨说:“萧氏据守江南自保,已经绵延了几十年 。恰好中原多有变乱,没有向外扩张,又因为我们东边有齐的忧患,一定以为我们分不出兵力 。而且萧绎为人懦弱,没有谋略,多疑却不能决断,百姓很难与他一样考虑,都眷恋故乡家庭,所以知道他一定会用下策 。”
萧绎情报失误,行动迟疑,等西魏大军到达,只得据守外城 。萧绎向四方征兵求援,援兵还没赶到,西魏军队就从四面八方一起攻城,很快就攻下了江陵城 。
萧绎躲进东阁竹殿,命令舍人高善宝焚烧古今图书十四万卷 。自己正准备跳进火里自杀,左右侍从一起阻拦他 。萧绎又用宝剑砍在柱子上,宝剑折断,他长叹道:“文武之道,今天晚上全都完了 。”于是让御史中丞王孝祀写降书 。谢答仁、朱买臣进谏说:“城里部队还很强大,如果趁夜突围,贼兵一定惊慌,借此可以接近敌人,渡过长江去投靠任约 。”萧绎平时不善骑马,说:“事情一定不会成功,只是白白地增加羞辱而已 。”
于谨要求让太子做人质,萧绎让王褒送太子去 。过了一会,黄门郎裴政冲出门去投降,萧绎扔掉羽毛饰物,骑着白马,穿着素衣逃出东门,西魏士兵跳过沟堑,拉住他的马辔头,拉到白马寺北边,夺下他骑的骏马,给了他一匹又老又瘦弱的马,派一个身高体壮的胡人把他押走 。遇到于谨,胡人拉着萧绎,让他跪拜 。投降西魏的梁王让铁甲骑兵拥着萧绎进了军营,把他囚禁在黑幔里,狠狠地责骂羞辱萧绎 。
于谨命令长孙俭进入金城据守 。萧绎骗长孙俭说:“城里埋了一千斤黄金,想送给你 。”长孙俭就把萧绎带进城里 。萧绎趁机向长孙俭报告梁王对他的侮辱,对长孙俭说:“刚才骗了你,只是想告诉你这些而已,哪有天子自己埋金子的?”长孙俭于是把萧绎留在主衣库 。
萧绎天生喜爱看书,常常让身边的人为他朗读,不分昼夜,就算睡着了也不让停 。读的人若有差错,或有意欺骗,萧绎总是会立刻醒过来 。萧绎写文章,提起笔来,即刻完成 。常常说:“比起文士来,我犹有过之;但在武将面前,却有些惭愧 。”
十二月初八,西魏人将萧绎处死 。梁王派尚书傅准监刑,让人用装满土的袋子把萧绎活活压死 。
【西魏破梁之战:换位思想充分体现的一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