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彭城之战刘邦为什么会一败涂地?

楚汉争霸这段时期,著名的战役很多,比如巨鹿之战、彭城之战、背水一战和垓下之战 。垓下之战,四面楚歌,霸王别姬,项羽乌江自刎 。巨鹿之战和背水一战,二者都是以少胜多,都是一战成名,巨鹿之战项羽成名,背水一战韩信成名 。其实,彭城之战也是以少胜多,并且对战双方悬殊比巨鹿之战更大,项羽与秦军的巨鹿之战是项羽三万军队对决章邯的三十万大军,而刘邦与项羽的彭城之战是项羽三万对决刘邦的五十六万大军,并且彭城之战,刘邦还占尽天时地利人和 。
先说天时 。此刻项羽出击田荣去了,陷于齐地,中原和大本营都很空虚 。
再说地利 。刘邦一路高歌,直取彭城,以逸待劳,可以利用防御工事抵抗回师楚军 。项羽远离战场,长徒奔波,后方沦陷,孤军深入,并且齐国尚未平定,回师救楚,面临两线作战的困境,有可能腹背受敌 。
最后说人和 。刘邦启用韩信,还定三秦之后,意欲争天下,于是大军东进,快到洛阳的时候,得知项羽诛杀了楚怀王,听到这个消息,刘邦兴奋不已,打着为“义帝”报仇的旗号 。这就是师出有名,是正义之师,因此途中得到多国“赞助”,刘邦也成了“联军司令”,多国部队组合在一起,军队数量猛增,号称“五十六万大军” 。
【揭秘:彭城之战刘邦为什么会一败涂地?】
所以,彭城之战,刘邦占尽天时地利人和,但是最终结局是刘邦惨败,项羽只用了三万精兵,打的刘邦五十六万多国联军落花流水,以至于“睢水为之不流”,项羽是完胜刘邦 。那么,问题是,占尽天时地利人和的刘邦为何一败涂地?
首先是刘邦盲目大意,大喜过望,太过于乐观 。刘邦自动走出汉中后,可谓是一路高歌,势如破竹,未曾遇到对手,没想到这么快就打到彭城,轻易取得项羽西楚国的首都 。因此,占领彭城后,刘邦本性露了出来,“好酒及色”,夜夜笙歌,把项羽的美女和金银珠宝是统统没收,这可是当年刘邦入咸阳想拿而又不敢拿的,此刻他都不管了,寻欢作乐,好不快活,内心憋了太久,小宇宙一下子全部爆发了 。刘邦如此享受,因此,手下的将士们估计也都松懈了,大家都沉浸在胜利的喜悦之中 。所以,我们做人千万不要得意忘形 。
其次是项羽再一次开启当年巨鹿之战的模式:破釜沉舟 。国都被占领,楚军是义愤填膺,各个仇深似海,不共戴天,非报此仇不可,因此是士气高昂,勇猛无比 。
再次是项羽战略得当 。只带了三万精兵,没有打草惊蛇,又绕道刘邦防备最松懈的彭城以西的萧县,并且项羽所率的三万精兵均是骑兵,机动性大,能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发动突然袭击,造成敌军的惊惶混乱 。所以,汉军是防不胜防,根本想不到项羽会从这里打进来,因此,节节败退 。
第四,刘邦虽然号称有五十六万大军,但缺乏纪律,兵源混杂,多国混合部队,难以统一调度指挥,不灵活,很容易崩溃,跟后来的前秦苻坚的“多人种联合”部队一样,被东晋的军队糊弄一下,一下子就散乱了 。因此,在面对机动灵活的项羽骑兵,只有被动挨打的份 。
这就是为什么占尽天时地利人和的刘邦,反而一败涂地 。那么,有的朋友可能就要问,刘邦手下的常胜将军韩信去哪了?这运筹帷幄、神机妙算的张良,没有预测到吗?首先说韩信,韩信应该是没有话语权 。此刻韩信初出茅庐,虽然之前有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的“业绩”,但恐怕还没获得刘邦的充分信任,此刻的兵权还在刘邦手中,一切还要听“老板”刘邦的 。张良应该是没有“算到”,其实,我觉得项羽这个人应该是很懂兵法的,司马迁说项羽学万人敌是浅尝辄止,我认为不妥,一个学兵法浅尝辄止的人岂会这么懂打仗?即便是天才也不见得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