枣宜会战的伤亡人数:伤亡近四万日军达成了预期

枣宜会战是抗日战争相持阶段 , 日本军队驻武汉的第11军对中国第五战区部队发动的一场作战 , 会战以日军占领宜昌而结束 。此次会战 , 日军虽占领了宜昌 , 但未能击溃第五战区的主力 , 而且遭到重创 , 伤亡1.1万余人。在枣宜会战中 , 国民党33集团军总司令张自忠殉国 。
再一次的 , 日军显示了他们的战力远胜当时的国府军 , 按第十一军的战报显示 , 该会战日军伤亡仅约7000人 , 与之相较 , 我军承认的战损为:阵亡36983人 , 失踪23000人 , 负伤50509人 , 如换算伤亡比率 , 日军投入56个大队 , 伤亡约占有效作战兵力的12.5% , 可我军投入之兵力约54个师 , 概约38万人 , 伤亡高达总兵力29% , 或是 , 有效作战兵力的45%!---毫无疑问 , 我军战败!经此一役 , 第五战区主力元气大伤 , 且重要性急速下降 , 直到抗战结束都没有恢复 , 换言之 , 日军的企图达成了 。
但是 , 五战区的作战计划基本上并无问题 , 会战开始前 , 中国方面及时发现日军企图 , 正确判断日军进攻方向 , 采取了相应部署 , 准备在平汉路武胜关、广水段先发制敌 , 袭扰日军后方 , 威胁武汉 , 对日军进行战役侦察 , 破坏其企图 。此计划虽好 , 但未能实现 。会战第一阶段(襄东作战)以一部抗击日军 , 主力及时转移外线 , 控制于日军侧翼机动位置 , 使日军在襄东平原地区包围合击中国军队的企图落空 , 并乘日军返转之机 , 适时反攻 , 造成对日军第3师团的反包围 。日军在100多架飞机、200辆战车掩护下 , 突围而出;在3天的围攻中 , 装备较差的中国军队给予第3师团以严重杀伤 , 挫折了其锐气 。
【枣宜会战的伤亡人数:伤亡近四万日军达成了预期】
在南线 , 第33集团军截击日军的部署也是对的 , 但兵力不厚 , 通信联络失密 , 致遭日军第13、第39师团的反扑 , 损失较大 , 总司令张自忠壮烈牺牲 。他的精忠报国之志 , 足以引为全民族的骄傲 , 并永垂青史 。总之 , 中国方面对第一阶段作战的判断和部署大体是正确的 , 从战场形势看 , 并未完全受制于日军 , 还保持着一定的主动性 。出问题处在对我方部队战力估计的过高 ,  , 而实情是我军极度缺乏重装备 。我军至少有三个军为敌重创 , 但日军只掳获山/野炮二十三门!只能靠人力硬攻 , 打击力严重不足 , 以致再次上演虽已对敌(第三师团)包围攻击 , 却无法将之全歼或重创的一幕 。
第二阶段的作战却完全陷于被动 。会战一开始 , 即使日军以一部西渡汉水 , 也仅是佯动 , 因而在全战役计划中根本未考虑河西作战 , 将河西主力放胆调到河东 , 连宜昌也无兵守备 。第一阶段作战后 , 日军又从长江下游第13军调运3个步兵大队、1个山炮大队以加强第11军 , 并以6个汽车中队向前线运送大批作战物资 , 中国方面竟未发现 , 仍然处于麻痹状态 , 仍在等待日军自行东返 。日军经过整补 , 突然转而向西 , 长驱直入 。军事委员会和第五战区措手不及 , 仓猝调整部署 , 全盘顿时错乱 , 根本组织不起有效的防御 , 战略重镇宜昌的陷落自不可免 。这对尔后的抗战 , 在军事上和心理上更增加了困难 。这完全是统帅机关对日军战略和战役企图判断错误所造成 。如能在全战役计划中顾及日军西犯的可能 , 控制较强的战役预备队;退一步讲 , 如能在第一阶段作战结束到日军西渡汉水的10天空隙时间内判明日军动向 , 调整部署于先 , 当仍可保持一定的主动性 , 给日军以更大打击 , 而减少己方的损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