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刘备统一天下汉献帝的结局会怎样?

核心提示:如果刘备最终统一天下 , 汉献帝“必死无疑” 。从刘备性格来看 , 他打下来的天下 , 是不可能拱手交给汉献帝 , 历史上没有人会有这样的觉悟 。
网络配图

《三国演义》历来被人说成是“拥刘反曹”的 , 刘备也就成了理想明君的典范 , 既仁厚爱民 , 礼贤下士;又诚实忠义 , 贵义尚情 。而鲁迅先生对刘备的评价就没有这么客气了——表面道德信义 , 实则假仁假义、残酷无情、不思进取而又欺世盗名的伪君子 。

刘备的这种艺术形象的成型 , 不仅有真实的社会历史土壤 , 而且也是中国历代文化的浓重沉淀的结果 , 铸造了这个人物形象 , 树立了仁君的典范 。但是刘备毕竟只是一个封建军阀 , 不可能反映那个时代的基本特征 。更何况他是一个由封建社会下层逐步挤进上层的政治家 , 他同样与董卓、曹操一样有政治野心 , 只是刘备掩藏得更深罢了!

刘备是一个自私自利的人全不为大局着想 , 又残酷无情 , 无半点怜悯之心 。在第十五回中 , 他借古人之言说出了自己的心声:“兄弟如手足 , 妻子如衣服 。衣服破 , 尚可缝;手足断 , 安可续?”对待至亲之人妻子儿女尚且如此 , 更何况他人呢?与其高祖刘邦可以不分伯仲啊!
网络配图

刘备一听说蔡瑁要设计害他 , 飞身上马 , 不顾赵云等三百将士的死活 , 看来他自家性命才是最重要的 , 其利害的取舍也可以窥见一斑了 。为关、张复仇之事 , 好像义之极至 , 当东吴把所有的仇人都送来的时候 , 并再次表示要送还夫人 , 以求和好时 , 刘备仍然不听 , 继续坚持“削平江南 , 杀尽吴狗” , 可见刘备名义上是为“义”字复仇 , 实际上是为消灭东吴而战!

而其最残忍和无情的是 , 刘备为了自己的霸业 , 动辄便抛妻弃子 , 而且饥饿的时候竟然食同宗之人妻子之肉 , 真令人发指 。“刘备到一家投宿 , 猎户刘安欲寻野味供食 , 一时不能得 , 乃杀其妻以食之 。刘备饱食了一顿之后 , 只是伤感而已 , 并没有大惊失色 , 更没有深疚自己 , 更没有给别人以适当的安慰和补偿 , 更别提嘱而埋之了 。倒是曹操闻后 , “乃令孙乾以金百两往赐之” , 曹操乃英雄也!

【如果刘备统一天下汉献帝的结局会怎样?】刘备出身于破产的贵族家庭 , 其上几代早已属社会下层 , 到他时已沦落为平民 。自己声称对帝位是万不可以动其心的 , 可最终他却还是登上了宝位 , 仍不忘惺惺作态说:“备无才德 , 请择有才德者受之 。”几番退让 , 甚至还“勃然变色” , 但也未见当时孔明他们“逼”他为帝的态度有多坚决 , 倒是他自己说出了心里话——只是担心别人议论 , 所以才被迫接受 。与曹丕登位所费周折的意图是何其的相似啊!
网络配图

当时群雄竞起的战争环境中 , 刘备攫取帝王的野心一点也不比别人差 。在小时候便云“我为天子 , 当乘此车盖” , 看来他是自小“立志”啊 , 就凭这点他可以算是从小便处心积虑的想登上大统了 。之所以没有实现 , 只不过是限于当时他势单力薄 。而最能揭示刘备早有野心的是:他的两个儿子 , 一个名封 , 一个名禅 , 合即为“封禅”(此有疑点 , 自行判断)——天子祭天地之礼 , 这样明确的政治野心及强烈的功利进取心 , 时时隐含着取而代之的图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