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日本偷袭珍珠港事件的三大未解之谜

导读:珍珠港事件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太平洋战争爆发的导火索 。而此事件中,一直都有一些疑问在困扰着我们,如:为什么美军基地没有丝毫戒备?为什么日本人没有乘胜追击?等 。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日本偷袭珍珠港的三大未解之谜 。
1、为什么美军基地没有丝毫戒备?
1941年12月7日上午8点,日军飞机突然开始了对珍珠港的袭击 。战前,日本进行了周密准备,欺骗麻痹美国 。因此,直到大战在即,夏威夷岛上的美军仍毫无战斗准备,美举国上下为之震惊 。美国的太平洋基地为什么毫无防范?英国采访人员和历史学家马克斯·赫斯廷斯在他的新书《地狱》中写道,这个问题至今仍困扰着人们 。
网络配图

已故马里兰大学教授戈登,可能是研究美国珍珠港事件最重要的权威人士 。他认为核心问题是,美国政府根本不相信日本即将侵略自己的警告 。他在撰写的《在我们熟睡的黎明,珍珠港未被告知的故事》中写道,这个自负的判断,是珍珠港悲剧的根源 。
珍珠港事件后,美国国会曾就此进行了广泛的听证会 。最终的结论是,军队集中精力训练,以至于没有注意到可能发生的袭击;军队指挥官担心弹药流出后会引发不安全事件,故而将防空用的弹药统一保管,没有提前分发到士兵手中;海军由于缺乏设备,在海上没有保持定期的飞机巡逻 。
而且当他们看到日本的舰船后,指挥官也没有立即明令侦察机侦察 。令美国人感到惊讶的是,美军将领始终不清楚日军航母发展究竟有多迅速 。在最新一期的《海军历史》杂志上,历史学家乔纳森·帕歇尔和迈克尔·温格对这个问题给出了一个靠谱的答案,珍珠港事件中,日本使用多个运营商的飞机组合编成战斗机群,并采取蜂群战术 。这是美国所不知道的日本军队拥有的技能 。
【揭秘:日本偷袭珍珠港事件的三大未解之谜】2、为什么日本人没有乘胜追击?
日本飞机袭击珍珠港两轮过后,飞行员顺利返回航母 。日军指挥官南云忠一海军中将与其他将领就是否进行第三轮打击展开了讨论 。许多空中指挥员表示支持这样的后续行动,认为美国空军基地当时的燃料存储、修复和其他后勤能力都比较脆弱 。
但南云忠一是一位谨慎的指挥官,他决定不再采取更多行动 。因为这将需要马上在航母甲板上重新填弹,与此同时,美国航母和潜艇有可能正在朝日军航母奔袭而来 。南云的决定令其手下期望再次出战的飞行员感到失望 。
网络配图

戈登写道 。日本人不知道,袭击过后珍珠港基础设施的受损程度,几乎已可以迫使美国从西海岸撤出其海军力量 。几十年来,一些历史学家都认为,南云忠一错过了一个绝好的机会,而这也许会改变战争的进程 。
然而,在《地狱》一书中,赫斯廷斯认为,日军后续的打击是不可行的 。冬季的白天太短了,日军没有足够的时间登陆并提供支援(另一波空中打击) 。无论如何日本的炸弹负载太小,不可能真正摧毁珍珠港 。赫斯廷斯写道 。
3、如果美军成功预警将会发生什么?
袭击来临之前,美国战机也许已经飞起,防空警报或许已经拉响,他们也许能在日军来犯的必经之路上成功拦截对方,并取得胜利 。至于,若太平洋舰队击退了日本的攻击后,可能发生什么,最有可能的答案是,海军上将金梅尔将继续派出战舰和航母,对日本舰队实施毁灭性打击 。
网络配图

俄亥俄州州立大学军事历史学家格里姆斯利这样说道 。如果美军取得胜利,太平洋战争的时间将会被大大缩短;但是如果美军失败,关键战役失败的消息,会比珍珠港受袭事件本身带来更糟糕的结果 。在珍珠港事件中被损坏和击沉的船只,大多数都随后被修复并重新投入使用,而如果在环太平洋深海地区作战,被击沉的船只只能安静地躺在数千英尺的海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