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习俗:春节从初一到十五的习俗讲究和禁忌

导读:2014年春节马上就要到了,你知道春节都有哪些讲究和忌讳吗?正确来说从初一到十六元宵节这整个年才算是过完 。一些习俗从很早时候一直流传至今,比如初一不能用扫帚扫地、不能动剪子;初二出嫁的女儿要带着老公和孩子回娘家等等 。
春节是中国及一些亚洲民族一个古老的传统节日,也是全年最重要的一个节日,因此春节的习俗也多种多样 。因为相传年兽怕红色,怕火光和怕响声,所以人们便有了贴红色纸类制品(贴红春联、红窗花)、放鞭炮、敲锣打鼓等习俗 。不同时期、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习俗都不相同 。
春节,是农历的岁首,春节的另一名称叫过年,是中国最盛大、最热闹、最重要的一个古老传统节日,也是中国人所独有的节日 。是中华文明最集中的表现 。自西汉以来,春节的习俗一直延续到今天 。春节一般指除夕和正月初一 。但在民间,传统意义上的春节是指从腊月初八的腊祭或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五,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为高潮 。如何过庆贺这个节日,在千百年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一些较为固定的风俗习惯,有许多还相传至今 。在春节这一传统节日期间,我国的汉族和大多数少数民族都有要举行各种庆祝活动,这些活动大多以祭祀神佛、祭奠祖先、除旧布新、迎禧接福、祈求丰年为主要内容 。活动形式丰富多彩,带有浓郁的民族特色 。2006年5月20日,“春节”民俗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
下面就来一起通过图说来了解下春节的习俗讲究和禁忌都有哪些吧!
大年初一不能用扫帚
正月初一不能动用扫帚,否则会扫走运气、破财 。假使非要扫地不可,须从外头扫到里边 。到今天许多地方还保存着一习俗,除夕前扫除干净,年初一不出扫帚,不倒垃圾,备一大桶盛废水,当日不外泼 。
大年初二回娘家
大年初二,出嫁的女儿回娘家,要夫婿同行,所以俗称“迎婿日” 。这一天,回娘家的女儿必须携带一些礼品和红包,分给娘家的小孩,并且在娘家吃午饭,但必须在晚饭前赶回婆家 。在过去,一家人也会选择这一天拍张全家福 。
正月初三不外出拜年
大年初三又称赤狗日,与“赤口”同音,通常不会外出拜年,传说这天容易与人发生口角争执 。不过这个习俗早已过时,因为现在人们难得春节团聚,对此已经淡化许多 。
【春节习俗:春节从初一到十五的习俗讲究和禁忌】大年初四祭财神
大年初四是祭财神的日子,过去,老板想将某人“炒鱿鱼”,这天就不请他来拜神,对方也就心知肚明,自个收拾走人 。还有传说说,灶王爷这天要来查户口,因此也不宜远出门 。
正月初五俗称破五,要“赶五穷”,包括“智穷、学穷、文穷、命穷、交穷” 。人们黎明即起,放鞭炮,打扫卫生 。鞭炮从里往外放,边放边往门外走 。说是将一切不吉利的东西都轰将出去 。这天,民间通行的食俗是吃饺子,俗称“捏小人嘴”。
大年初六做生意的要放鞭炮以示吉利
年初六,商店酒楼才正式开张营业,而且要大放鞭炮,不亚于除夕的境况 。传说这一天最受欢迎的是当年满12岁的男孩,因为12是6的二倍,这叫六六大顺 。这一天,每家每户要把节日积存的垃圾扔出去,这叫送穷鬼 。
初七吃及第粥将来中状元
初七是人日,即人的生日 。根据《占书》记载,由初一开始,上天创造万物的次序是“一鸡二狗、三猪四羊、五牛六马、七人八谷”,所以初七就是人日 。这天,香港市民喜欢吃及第粥,所谓及第,是希望科考状元高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