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出子午暗度陈仓:刘邦还定关中唯一成功战例

在中国军事史上,韩信由汉中还定关中,是唯一的一次成功战例 。四百年后,诸葛亮五次由汉中北伐,试图重演当年的历史,无一不以失败告终 。这也从反面印证了韩信用兵的巧妙和这场战事的不易,不可不谓是军事史上的奇迹 。
韩信领军由汉中反攻关中成功,是刘邦集团突破封锁,由困顿走向发展,由沉沦走向光明的关键一步 。没有这一战的成功,刘邦集团将被困死在蜀汉地区,在富饶而封闭的天府之国中被消磨殆尽,从此以后,中国历史上怕是不会有汉帝国,也不会有《大风歌》,而是多了一位蜀王刘邦,多了一首《蜀中乐,不思归》 。
在中国军事史上,韩信由汉中还定关中,是唯一的一次成功战例 。四百年后,诸葛亮五次由汉中北伐,试图重演当年的历史,无一不以失败告终 。这也从反面印证了韩信用兵的巧妙和这场战事的不易,不可不谓是军事史上的奇迹 。韩信在汉军将士中巨大的威信,也由此建立起来 。
不过,还定关中这场战争,具体是如何展开的,由于史书的简略缺漏,我们基本上是不了解的 。特别是对于夺取这场战争胜利的关键,也就是韩信是如何指挥汉军跨越秦岭天险,突破章邯的封锁堵截,大举进入关中的这件事情,更是历史之谜 。《史记·高祖本纪》记载平定关中的整个战事,只用了68 个字,“八月,汉王用韩信之计,从故道还,袭雍王章邯 。邯迎击汉陈仓,雍兵败,还走,止战好畤,又复败,走废丘 。汉王遂定雍地 。东至咸阳,引兵围雍王废丘,而遣诸将略定陇西、北地、上郡” 。其中,由汉中越秦岭进入关中的紧要大事,竟然只有四个字,“从故道还” 。惜墨如金的表象后面,尽是无可奈何的历史缺环 。
当真相沉默不语的时候,流言蜚语应运而生 。当历史学家畏缩不前的时候,说书人挺身而出 。元代无名氏在戏曲《暗度陈仓》中让韩信唱道:“着樊哙明修栈道,俺可暗度陈仓古道 。这楚兵不知是智,必然排兵在栈道守把 。俺往陈仓古道抄截,杀他个措手不及也 。”这一曲唱词下来,历史为之改观变色 。从此以后,韩信
“出故道还”的历史,被唱成了“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的历史,尔后更被总结成了三十六计的第八计,成了汉语中耳熟能详的成语典故 。
谎言重复百遍,就被当成真话 。明修栈道,主事者是樊哙,地点在褒斜道 。如今去汉中,留坝褒斜道旁有樊河,河上有樊河铁索桥,相传为樊哙修栈道时所建,桥旁有“新建樊河铁索桥碑”,清道光十五年(1835)所立 。真是人证物证俱在,不过都是明清以来,附会流言修建的观光建筑 。
【明出子午暗度陈仓:刘邦还定关中唯一成功战例】有关韩信“从故道还”的解释,除了《史记》的简略记载以外,最早的史料是东汉桓帝建和二年(148)的石碑《汉司隶校尉犍为杨君颂》,碑文为当时的汉中太守王升所撰,现藏汉中博物馆 。碑文说:“高祖受命,兴于汉中,道由子午,出散入秦 。”意思是说,汉高祖刘邦接受了天命,兴起于汉中,道路经由子午,由大散关进入秦中 。
大散关,是陈仓道上的关口,在今天的陕西宝鸡西南,至今遗址尚存 。韩信大军由此进入关中,当是确凿无疑 。子午,就是子午道 。“道由”,道路经由,不过,究竟是指刘邦军入汉中还是出汉中的道路经由,没有明言 。有历史学家怀疑,这句暧昧的表述,有可能暗示了韩信军同时也出子午道的事情 。
汉台遗址,传说刘邦为汉王时所修筑的宫殿就在这里,如今是汉中博物馆的所在,收藏的众多石碑值得一看,记有汉军“出散入秦”的《汉司隶校尉犍为杨君颂》石碑,就在其中 。俗话说,前事不忘,得书之鉴 。讲的是翻阅过去的记载,可以鉴别当今的得失 。不过,历史学使用的是一种由现在到过去的逆向时间观,查后事之详,也可以知前事之略 。《三国志·蜀志》魏延传记载说,魏延随同诸葛亮由汉中进攻关中时,多次建议“如韩信故事”进军,也就是采用当年韩信反攻关中的战略,兵分两路,自己统领精兵万人,出子午道奇袭长安,震动关中,吸引魏军的注意 。与此相呼应,诸葛亮统领大军由西方的褒斜道方面出来,两军夹击会师,可以一举攻克关中 。诸葛亮用兵谨慎,出奇制胜非其所长,他拒绝了魏延的建议,用正兵堂堂正正地推进,五次北伐都没有成功,王业途中陨落五丈原,留下千古遗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