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太宗派20万大军北伐:被辽朝孤儿寡母击溃( 六 )


宋东路军攻占涿州后,后方的粮食补给线经常被辽军截断,与耶律休哥诸军于涿水之北相持十多天后,部队给养接济不上,以至于“食尽,乃退师至雄州,以援供馈 。”至此,宋军后勤补给这一缺陷已经暴露出来 。而且,辽还侦知到宋水师没有从海道进攻的迹象,只是作为宋东路军的后勤运输工具而已,于是便立刻将防守平州的军队调回 。尽管如此,战事到曹彬军退至雄州期间内,总的说来还是有利于宋方 。东路军虽然退守雄州,在撤退中被辽兵追蹑也遭到不小损失 。但一月之内同辽军的战斗,还是胜多败少,从战略上看,至少是打了个平手 。中、西两路宋军却创造了十分骄人的战绩 。潘美和杨业的西路军在三至四月内,相继攻占寰、朔、云、应等州,进展顺利 。田重进的中路军迭经苦战,与辽军斗智斗勇,取飞狐、灵邱、蔚州,生擒辽来援勇将大鹏翼 。两路大军已“多得山后要害之地”,虽然耶律斜轸在蔚州的反攻得手,重创了宋贺令图等部,但宋军仍然占据着上风 。这是宋辽会战第一阶段的大致情况 。
曹彬军从涿州撤退大约在三月下旬,估计在四月初到达雄州 。为了避免撤退使西邻米信的部队成为孤军从而遭到辽追兵的围歼,曹彬还派遣一支军队去接应尚在新城一线运动的米信部队 。由于赶到及时,在四月壬寅(四日),致使米信军于垂败中侥幸取胜,然后安全地撤回雄州 。
东路军经过长距离来回的运动战,撤回雄州后应得到较好的休整,使已劳弊的部队重新焕发出充沛的战斗力,然而,中、西两路军累获胜利的消息却引起了东路军众多将领的躁动不安,他们耻于无所攻取,亦意欲争功,于是“谋议蜂起”,作为主帅的曹彬面对这一局面左右为难,无法控制,便在不得已的情形下怀着一种矛盾的心情,“乃裹粮与米信复趋涿州” 。
耶律休哥闻说宋军主力再攻涿州,便先采取了一种疲劳宋军的战术,用装备轻便的骑兵部队与宋军接战,且战且退,使宋军在进军中始终处于交火状态,又选择在宋军进餐等休息时实施骚扰袭击 。加之气候炎热,宋“军渴乏井,漉淖而饮” 。经过四天艰难的战斗和跋涉,好不容易才重新夺回涿州,而聚集在驼罗口以逸待劳的辽军在辽圣宗与太后的亲自率领下,直向宋军扑来 。此时,宋士卒困乏,粮又将尽,听说辽援兵将至,又只得无可奈何地放弃涿州,冒雨仓皇逃退,其部伍之混乱,犹如狼奔豸突 。耶律休哥则乘乱带兵追杀 。五月庚午(三日),已有了增援精兵的耶律休哥追至岐沟关(今河北涿县西南),与宋曹彬、米信两军发生了一场激战,宋军惨败,被“追至拒马河,溺死者不可胜纪;余众奔高阳,又为辽师冲击,死者数万,弃戈甲若丘陵”,“沙河为之不流” 。田重进中路军面对东路军的溃败,就不得不率师撤退至定州防守 。潘美、杨业的西路军此时已是孤掌难鸣,太宗只得诏令其护送云、应、寰、朔四州吏民内迁 。七月,由于监军王铣和潘美拒绝了杨业的正确建议,逼令其正面迎敌,结果朔州一战,宋军又遭溃败,连勇将杨业也被擒殉国 。宋军从高梁河战败后准备了八年之久的雍熙北伐,至此又以失败结束 。
雍熙北伐失败原因综析
北宋雍熙北伐的失败,最糟糕的后果,是使此后北宋朝廷丧失了独立收复幽燕的信念;辽朝最大的胜利,也莫过于从心理上瓦解了宋君臣的进攻意识,使北宋在对辽策略上从此转为消极防御,主和妥协 。尽管也不断有振奋者企图挽回颓局,但皆因势单力薄而难以逆转这一潮流 。这次战争,无疑对宋辽关系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它不仅使历代具有民族主义思想的封建士大夫们痛心疾首,千载之下,也是今日学术界比较关注的一个问题 。对宋失败原因的探讨,则是这一问题的焦点所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