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秦始皇的我们会很奇怪地发现,偶语诗书的罪罚,居然远比私藏诗书的罪罚为重 。私藏诗书不过黥为城旦,偶语诗书却要弃市掉脑袋 。再加上罪罚更重的“以古非今者,族”这一条,可以判断,禁令的最大目的,是禁止民众议论当今政治,其次是禁止民众讨论古代政治 。归结为一句话:禁止议论政治 。庶人不议,然后天下有道,这大概就是禁令背后的逻辑依据吧 。
图片来源于www.youxixd.com
图片来源于www.youxixd.com图片来源于网络
焚书自然是不对的,不好的 。但对帝国而言,言论窒息、万马齐喑才是最恐怖的 。防民之口,甚于防川 。自古以来,防川有两种方法 。一是封堵,鲧便是采用此一方法,结果洪水越发肆虐,自己则被帝尧派祝融杀于羽郊 。二是疏导,鲧的儿子大禹,则是采用此一方法,最终治水成功 。
为帝国之久远计,理应保持一定程度上的言论自由,从而有疏导之效,收善治之功 。以我所见,当以北宋朱弁《续骫骳说》中士气一条,倡此论最为精妙,姑录于下:一身之盛衰在于元气,天下之盛衰在乎士气 。元气壮则肤革充盈,士气伸则朝廷安强 。故善养生者使元气不耗,善治国者使士气不沮 。欲元气不耗,则必调饮食以助之,而咽喉者,所以纳授饮食也 。欲士气不沮,则必防壅蔽以达之,而言路者,所以开导壅蔽也 。近取诸身,远取诸物,远近虽殊,治道无二 。
再回到焚书,其对古籍造成的损失究竟有多严重?时至今日,已经很难作出确切判断 。《史记?六国年表》云:“诗书所以复见者,多藏人家” 。王充《论衡?书解篇》云:“秦虽无道,不燔诸子,诸子尺书文篇具在” 。这两条记载表明,至少在汉代,古籍中的精华部分——诗书诸子,都还完整地幸存了下来 。另一方面,由于所有的古籍都在宫廷留有备份,只要秦国不灭,可想而知,这些古籍便将一直完好地留存下去 。然而,诸多古籍湮灭无踪,后世永不得复见,这却要特别感谢我们的项羽先生 。
众所周知,项羽先生不爱读书,生性暴戾,伊攻入咸阳之后,首先是屠城,然后搜括金钱妇女,临去再是一把大火,烧秦宫室,火三月不灭 。帝国的珍贵藏书,就此付之一炬 。可怜唐、虞、三代之法制,古先圣人之微言,最终只化为若干焦耳的热量而已 。所以,刘大魁作《焚书辨》,毫不客气地指出:书之焚,非李斯之罪,实项羽之罪也 。单就秦国焚书而言,其所引起的实际损失,可能也并没有像想象的那样严重 。《汉书?艺文志》所载677种著作,其中约有524种,即77%,现在已不复存在 。这个事实说明,汉以后的几个世纪,特别在印刷术流行前,文献损坏所造成的总的损失,也许甚至大于秦代的焚书 。因此,可以想象,即使没有焚书之事发生,传下的周代的残简也不可能大大多于现在实际存在的数量 。
图片来源于www.youxixd.com
图片来源于www.youxixd.com
图片来源于www.youxixd.com
图片来源于www.youxixd.com图片来源于网络
焚书坑儒,后世多持恶评 。然而,在附和过往那些骂声之前,我们有必要详细了解有关焚书的种种细节和实际后果 。夸人要夸到痒处,骂人则要骂到痛处 。知己知彼,方能百骂不殆 。倘一闻焚书二字,也不深究,便即拍案而起,破口大骂,作激愤声讨状,窃以为不免“操”之过急 。首先,从李斯的视角看去,焚书有它的逻辑必然性 。在李斯的上书中,对淳于越请求分封之事,只用了“三代之事,何足法哉”八个字,便已驳斥一尽 。随即,将淳于越之流定性为“不师今而学古,以非当世,惑乱黔首” 。而像淳于越这样的人,所在多有,“人闻令下,则各以其学议之,入则心非,出则巷议 。”人之所学,则是源于书本,因此,禁书乃至焚书便是斩草除根的应有之义了 。
- 慈禧太后小金库达2亿两白银最后不知所终
- 天文学家第谷:最后一位用肉眼观测的天文学家
- 康熙如何度过人生最后的日子?
- 西汉诸侯荒唐事:齐王刘肥为何尊妹妹为王太后
- 杨子珊整容前后照片对比,很明显卧蚕都整没了
- 华晨宇整容前后照片对比,鼻翼和下颌骨动刀最明显
- 金南珠整容前后照片对比,47岁再次迎来事业高峰
- 山东十大富裕县城邹平县上榜,最后一个是工业强县
- 2019演技派新生代四小花旦名单,张子枫/文淇两00后上榜
- 西柚能空腹吃吗 西柚饭前吃还是饭后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