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如何度过人生最后的日子?

导读: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11月13日晚 , 一代名君康熙皇帝终于走完了他漫长的岁月里程 , 在北京畅春园溘然长逝 。我们姑且跟随相关的记载 , 来看看康熙最后的几天是怎么度过的?
《清圣祖实录》上说 , 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10月21日 , 康熙一行人前往南苑行猎 。因为身体不舒服 , 康熙于十一月初七回到了畅春园 。《永宪录》则记载说 , 康熙在十一月初七从南苑回到畅春园 , 次日有病 , 康熙还传旨说:“偶感风寒 。本日即透汗 。自初十至十五日静养斋戒 , 一应奏章 , 不必启奏” 。
网络配图

由此看来 , 康熙是在十一月初七回到畅春园的 。但初七到十三日 , 还不到一周的时间 , 康熙便突然驾崩了 , 那人们会问:康熙究竟得的什么病?又是怎么得的呢?首先从发病的时间来看 , 康熙应该是在行猎途中染病的 。考虑到当时北方的十月底已经是初冬 , 正好是季节变换、容易突发感冒的时候 , 估计康熙当时也是在风里行走受了凉 , 在行猎过程中就已经感到不舒服 , 这才会从南苑急忙赶回畅春园 。这和康熙自己说的“偶感风寒” , 可以对应得上 。
等回到畅春园后 , 康熙病情加重 , 他在谕旨中说“本日即透汗” , 这说明他当时的感冒(假定是感冒)已经比较严重了 , 似有头疼发烧出汗的症状 。由于康熙晚年的身体并不好 , 但又喜欢强撑 , 所以他的真实病况可能比他描述的要严重 , 弄不好还有其他的病发症 , 只不过康熙自己不知道或者不想说而已 。另外 , 从“本日即透汗”的“即”字看来 , 康熙自己对这次生病不甚重视 。不过 , 康熙似乎又意识到这次发病来势汹汹 , 所以又说:“自初十至十五日静养斋戒 , 一应奏章 , 不必启奏” 。从这句话看来 , 说明当时康熙的身体已经很虚弱 , 所以他才会决定休息几天 , 不看奏折 。
在随后的几天里 , 康熙虽然不看奏折 , 但还有些事情要交代处理 。比如在初九那天 , 康熙因为自己已经卧病不起 , 他便让四阿哥胤禛代他前往南郊天坛进行冬至的祭天大礼 。祭祀的日子是11月15日 , 康熙很看重祭天大礼这件事情 , 这次实在是因为自己起不来了 , 所以才让胤禛代替自己 。之所以让胤禛去 , 也许是因为胤禛在这方面有经验 , 也许是因为康熙看重胤禛 , 觉得他代替自己去行礼最合适 。为此 , 康熙还特意叮嘱胤禛先去斋所斋戒 , 以表示对上天的诚意 。估计胤禛当时也看出老父亲这次和以往大不一样 , 所以他去斋所后 , 从初十到十二 , 他每天都派太监和护卫去畅春园问安 , 估计也是担心康熙在中间会出什么意外 。但是 , 康熙对每次问安的答复都是“朕体稍愈” , 用白话来说就是:“我今天好点了” 。
网络配图

以康熙的性格 , 这句话恐怕未必是这个含义 。一个凡事爱逞强的人 , 如果不到情况危急的时候 , 绝对不会说自己病情恶化 , 因此 , “朕体稍愈”这句话 , 或许应该理解成康熙的病情并没有好转 , 只不过没有恶化而已 。果然 , 到了13日的凌晨 , 康熙的病情急转直下 , 他感觉到自己这次的确是不行了 , 所以他在十三日丑刻命人急召当时在斋所的胤禛前来畅春园(提前让胤禛前来 , 一来可能是胤禛在城外 , 路途稍远 , 但也有很大可能是因为要传储位于胤禛的缘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