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最悬殊的以少克多:45万唐军不敌2千突厥兵

一、自取其辱
在靠着外援平定契丹之后 , 唐朝由于担心遭到后东突厥的痛打 , 便急着要与之达成和亲 。此次和亲本是由突厥人在696年九月首倡 , 697年两国再次敲定 , 并约定于698年履行和亲仪式 , 并从此两国结好 。然而默啜在696年提出和亲 , 不过是为了夺取松漠地区而设下的政治阴谋 , 并无真正的诚意与羸弱到任由自己宰割的唐朝从此和平共处 。此时松漠地区已然到手 , 自然不可能履行约定 , 因此对和亲的态度始终十分冷淡 。不过弱小的唐朝却对此事极为热心 , 698年五月九日 , 唐廷改“单于都护府为安北都护府”(《唐会要》卷73) , 这条政令等于是更加正式地书面承认了割让漠南地区 , 并且昭告天下 , 原为大唐藩属的后突厥此时已经成为与自己平起平坐的国家 。唐廷的一系列行动 , 其目的都是为了向突厥示好 , 以取悦默啜可汗 , 好能尽快达成和亲 。可就算付出了这样的卑屈 , 突厥人却仍然不肯如约送女前来 , 唐廷只好不顾国家脸面 , 违背了当时“妇至夫家”的传统习俗(唐朝其它的和亲 , 都是乖乖把公主给对方送去) , 派遣了规模庞大的接亲使团 , 挟重礼前往大漠迎娶 。
唐朝的厚脸皮连不通礼仪的突厥人都吃不消 , 默啜哭笑不得 , 只好选择翻脸 。当大唐接亲使团于八月到达黑沙时 , 突厥人将其全部俘虏 , 将淮阳王武延秀这个新郎官“拘之别所”(《旧唐书》卷204) , 还逼迫随行人员投降 。和亲正使 , 右豹韬卫大将军阎知微率先俯首称奴 , 被册封为可汗 , 突厥大将暾欲谷遂以其为向导 , 率部南下攻入唐境 , 沿途大肆烧杀劫掠 。唐军的战斗力本就极低 , 此时北防又毫无防备 , 因此突厥人一路所向披靡 , 各处驻防军丝毫不能阻其兵锋 。
为了遮掩唐军的无能 , 唐史中宣称此次入寇的突厥人有“众十余万”(《旧唐书》卷194) , 其实这完全是在胡扯 , 不过是失败者借夸大对手来为自己遮羞罢了 。经过十几年的经营扩张 , 后东突厥的兵力确实大增 。683年时 , 后东突厥只有五千人 , 到了697年 , 默啜将麾下兵马分设左右厢察 , 各“各主兵马二万余人”(《旧唐书》卷204) , 又以其子匐俱为小可汗 , 位居二察之上 , “兵四万余人 , 又号为拓西可汗”(《资治通鉴》卷206) , 由此可知此时的后东突厥至少有兵八万 , 默啜麾下应该还有一些直属兵力 , 但举国的总兵力也不过就是十余万人 。
在《资治通鉴》中 , 有一句“默啜还漠北 , 拥兵四十万” , 笔者认为所言不实 。后东突厥如果真有四十万控弦之士 , 那当其树立了“西扩”这个军事重心之后 , 一心让儿子西征建功 , 接掌汗位的默啜就不会只分给扩西可汗匐俱区区四万人了 , 也不可能眼看着他始终进展维艰 , 前线打得那么艰苦 , 却一直不予增兵 , 让后方几十万兵马坐着看热闹 。当年默啜为了进攻剑水流域 , 甚至不惜向唐朝请降 , 抽调南线的兵力悉数北上作战 , 这才是后东突厥的扩张风格 。
【史上最悬殊的以少克多:45万唐军不敌2千突厥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