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绪皇帝是怎么死的?谁最应该为光绪的死买单

【光绪皇帝是怎么死的?谁最应该为光绪的死买单】光绪帝 , 爱新觉罗载湉 , 四岁便登基 , 期间慈禧垂帘听政 , 一直到十七岁 , 受到朝廷大臣的压力 , 被迫将交权给他 。但是只是名义上的皇帝 , 实际的政权还是在慈禧手中 。他在位之时 , 经历的西方列强的侵略 , 中日甲午战争战败后的丧权辱国的条约 。看到民族的危亡 , 他最大的心愿就是希望国家富强 。可是命运总会作弄这个堂堂九五之尊 , 信用维新人士 , 可是最终用人不善 , 成为历史碾轮下的一棵将死小草 。又是谁将光绪放到车辙底下 , 惨遭厄运?
中日甲午战争 , 迫使清朝的先进人士康有为 , 梁启超等人清楚的认识到这种封建制度的不可靠 , 民族的危亡 , 必须改革变法 。康有为和梁启超写成一万八千字的“上今上皇帝书” , 十八省举人响应 , 一千二百多人连署 , 这就是“公车上书” 。这些爱国维新志士 , 心中只有变法两字 , 提出“拒和 , 迁都 , 练兵 , 变法”的主张 。上书被清政府拒绝 , 但在社会上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但是他们没有气馁 , 康有为等以“变法图强”的口号 , 在北京上海等地宣传新的思想 。康有为呈光绪的奏折中说道:“能变则存 , 不变则亡 , 全变则强 , 小变则亡 。”光绪看后大为感慨 。光绪特别关注此事 , 心中的燃苗也随着变法的熊熊烈火燃烧了起来 , 便任用康有为等人 , 宣布戊戌变法 。
朝廷中有顽固的保守派 , 和这些先进的维新派 。俗话说水火不相容 , 变法新政措施虽未触及封建统治的基础 , 但是 , 这些新兴的举措代表了新兴资产阶级的利益 , 是封建的守旧势力不容的 。所以 , 直接遭到了慈禧和荣禄等人大力反驳 , 声称要杀了康有为等人 , 废除光绪 。很显然 , 光绪也成了慈禧的眼中钉、手中刺 。
慈禧在光绪皇帝宣布变法的第五天 , 就迫使光绪连下三谕 , 控制了人事任免和京津地区的军政大权 , 准备发动政变 。当光绪依靠维新派颁布了《明定国是诏》 , 又推行了新政 , 起用新党等一系列谕旨 , 引起了守旧派的极度恐慌 。荣禄见况 , 立即进京密谋于慈禧太后 。
恰好慈禧和光绪要去天津阅兵 , 于是他们决定利用天津阅兵的机会 , 在必要时废除光绪 。光绪几次密诏维新派商量对策 , 但维新派既无实权 , 没有任何办法 , 只得向光绪建议选用袁世凯 , 来应对荣禄 。心急如焚的光绪两次召见袁世凯 , 授予侍郎 。次日 , 谭词同密访了袁世凯劝他杀荣禄 。谁知 , 袁世凯回到了天津 , 便把此事告诉了荣禄 。荣禄得知连夜赶到颐和园 , 向慈禧报告 。第二天 , 慈禧发动了政变 , 将光绪帝囚禁于中南海的瀛台 , 同时大肆捕杀维康有为 , 梁启超 , 并杀害了谭词同等六位维新人士 。就这样光绪也同戊戌变法 , 全军覆没 。
他的对民族的重生 , 始终抱有着希望 , 可惜希望总会让人看到 , 而且不会让人容易的碰到 。每当光绪站在瀛台的窗前 , 眼前早已经是物是人非了 , 一切荣华已经成为了泡影 。每每的从另外一个方向望去 , 那金碧辉煌的紫禁城琉璃瓦 , 又有谁能不流泪呢?囚禁瀛台的漫长岁月 , 但丝毫没有减少这个皇帝对黄世凯 , 荣禄等人的憎恨 。那光怪陆离的小岛 , 那冷幽幽的四居室 。这种特殊的“政治犯”似乎真理已经不在他那里 。而这一切仅仅是由于袁世凯的背叛!他不停歇的写日记 , 这些怨作后来也名扬四海 , 许多人也不停歇的研究它 。光绪是一个好人 , 却难成一个能称霸的好皇帝 , 他的性格上缺乏的魄力 , 源自一开始慈禧对他的施压 , 以至后来被慈禧死死压倒 , 终难成统治者的威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