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东林党人的异类汪文言:汪文言是怎么样的人

东林党人成百上千,大名鼎鼎者也有几十位,为什么给我影响最深的人物中,他仅次于顾宪成、杨涟能排到第三位?
事实上《明朝那些事儿》里关于汪兄的记述并不多,而在正史里则更少,拿当年明月先生的话说:史书里关于这位仁兄的描述都只是只言片语,为了查这位仁兄的生平,着实让我吃了苦头 。
然而,就是这些只言片语的记载,却透露出汪文言是东林党里的干将,一个在残酷党争中,击败其他党派的关键人物 。
但这么重要的一个人物,为什么史书如此轻视他的存在?这主要是因为他的出身有点儿异类 。
几百年来,东林党人给人的印象就是一帮关心国家大事,忧国忧民,性格执拗,同恶势力斗争绝不妥协,为了信仰不惜抛头颅、洒热血的读书人或士大夫 。
一句话,读书人是东林党的标致形象 。
然而汪兄却没读过几年书,他即不是进士,也不是举人,甚至连秀才都不是,因为他从没进过考场,更没当过官儿 。
这在八股取士的明朝,他只能是个百姓 。
但这位汪兄显然不是百姓中的良民,他是个混混儿,而且是相当能混的混混 。
他的职业是:吏 。
说准确些,就是监狱里的看守 。
明朝官员的编制是很少的,按规定,一个县吃皇粮的官员不过几人,靠这几人管理一个县,累死他们也管理不了,于是就出现了一个特殊人群——吏 。
他们这些人不属于国家公务员,没有官职,工资由地方解决,职务就是帮官员跑腿办事儿 。
没官职、没固定工资,只办事儿,有人愿意干吗?
你要这么想就说明你没在社会混过 。
从古到今,就是说只到现在,仍有一些没任何官职却能量极大的人存在,比如说黄金荣、杜月笙 。他们能办许多官员都办不了的事儿——拿不到桌面上说儿的事儿 。
对,明朝许多地方的吏都非常厉害,厉害到县太爷那些朝廷派下的命官都拿他们没着儿 。
我没说错,因为县太爷等官员都是上级派来的,没有根基,也没班底 。而这些吏都是地头蛇,熟悉业务,擅长贪污受贿、结党营私、黑吃黑、阳奉阴违 。
如果你对吏这个职业的能量还不了解,我说一个人你一定知道,他便是及时雨宋江 。一个小吏,却名满天下,天下英雄无不以结识宋江而自豪,终于坐上了梁山泊头把交椅 。
宋江有什么能耐?他文不如吴用,武不如武松,出身不如柴进,他凭什么坐上头把交椅?
就一个字:混 。
靠仗义疏财混得好名声,结交无数朋友 。
其实,宋江的名声是施耐庵老先生捧的 。
论混的本领和在历史上的影响,宋江要比汪文言这位老兄差的远 。
汪兄不被世人所知,只是差了一个公平宣扬他的文人 。
对,汪兄就是一个超级混混儿,一个最狡猾、最会来事儿、能力相当强的小吏 。
【明朝东林党人的异类汪文言:汪文言是怎么样的人】他绝不是个正直的人,小吏那些不光彩的勾当也没少干 。但他跟一般混混不同的地方是:他经常仗义疏财,接济朋友 。不管认识的还是不认识的,只要是走投无路,他能帮都帮人一把 。于是江湖朋友纷纷前来蹭饭,一时间宾客盈门,办事能力越来越强,强到一些知县办不了的事儿都要倚仗他 。
但无论他名声多大,他始终是县衙一个小人物,真正改变他命运的是一个叫于玉立的人 。
于玉立,时任刑部员外郎,一个职位不高却想法挺多的官员 。他经常串门拉关系,却成效不大,朝廷毕竟和江湖不一样,还是要讲道统的,那些沽名钓誉的勾当没有那么大市场 。
于玉立听说汪文言以擅长拉关系而闻名时,便将他招致麾下,为他打探消息,疏通关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