垓下之战的垓下到底在哪里?垓下之战地点

垓下古战场,是秦末楚汉相争时项羽与刘邦决战的地方 。古战场遗址位于今安徽省灵璧县东南沱河北岸的韦集镇垓下村 。
楚汉五年十二月(前202年)发生的垓下之战,是楚汉相争时期的最后一次大战,它决定了楚败汉胜、楚亡汉兴 。对于垓下、垓下聚问题,历来学者颇有异说歧见,至今尚无一致的看法 。笔者以为垓下、垓下聚是有区别的 。垓下是地区名,垓下聚是在垓下地区的聚落名 。
何谓“垓下”?《说文》对“垓”的解释是“兼垓八极地也”,段玉裁《说文解字注》云“兼备八极之地谓之垓” 。据此,所谓垓下,就是八极地之下 。有说垓即“堤”或“高冈绝岩”,则垓下是谓在河堤下或高冈下 。依此而言,垓下必是地区名,非具体地点 。犹如“塞上”、“河上”、“关中”、“山东”等等,是不能指定为具体地点的 。
大致说来,楚汉之际的垓下,在睢水、洨水(今沱河)间开阔的平原地区,大约在北纬33度至34度、东经117度至118度的范围内 。具体如何,有兴趣者尚可深入探讨 。此地区当南北要冲,能容纳数十万人马驻屯和打仗 。如今灵壁、泗县、固镇等县境内多处“霸王城”故址,相传为项王楚军驻地,也能说明历史问题 。
垓下之战示意图
《汉书·地理志》“洨(侯国)”下有“垓下” 。洨,西汉时为侯国,东汉改为县 。东汉应劭注:“洨水所出 。”洨水,即今沱河 。它自今安徽宿州市北分蕲水东南流,经宿县、灵壁、固镇等县境,至五河县西北会涣水(今浍水)“南入淮” 。垓下就在洨水地区、洨国(县),自《汉书·地理志》所书洨之垓下,“高祖破项羽”之后,一千多年间是无人怀疑的 。东汉应劭、三国魏苏林、晋徐广、南朝宋裴骃、梁刘昭、北魏郦道元、唐颜师古、李贤、司马贞、李吉甫、北宋乐史等都信从班固《汉书》之说,只要细看《史记·项羽本纪》三家注、《汉书·高帝纪》颜师古注、《水经注·淮水注》、《元和郡县图志》等就可了然 。
不过,苏林、李奇、刘昭、郦道元等提到了“垓下聚” 。聚,聚落,即人们聚居的村落 。垓下聚,即垓下地区的聚落,当是那里的一个具体地点 。郦道元在《水经·淮水注》云:“洨水又东南流迳洨县故城北,县有垓下聚,汉高祖破项羽所在也 。”垓下聚在洨县,可谓早有定说,毋庸置疑 。“县有垓下聚”之“有”字,请注意之,“有”而非“即”,则“垓下聚”非“洨县故城” 。但是,号称长于地理的唐人张守节却在其所撰《史记正义》里说:“垓下是高冈绝岩,今犹高三四丈,其聚邑及堤在垓之侧,因取名焉 。今在毫州真源县东十里,与老君庙相接 。”这是对垓下的一个新的说法 。唐代真源县,在今河南鹿邑县东 。其东十里有没有“垓下”,如今不大清楚 。但这个地方在秦楚之际与颐乡相近,属陈郡苦县,而不在汉沛郡洨侯国 。张守节把项刘战于垓下从沛国洨地移至陈郡苦县,真是大错 。元代胡三省撰《资治通鉴注》、近世范文澜撰《中国通史简编》(第二编),取张守节之说,不免有失察之过 。
有人说“垓下”乃“陈下”之误,把本是垓下、陈下两地,垓下、陈下两次大战,混为一谈,乃大错特错 。拙文《陈下之战与垓下之战》(载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1998年第6期)、《陈下之战、垓下之战是两回事》(载于《中国史研究》2003年第1期),对此已有考辨,这里不再多言 。我是坚信班固、郦道元之说的 。
【垓下之战的垓下到底在哪里?垓下之战地点】今人多以为,垓下在古洨国境内,几乎已取得共识,这是幸事 。但对垓下聚则有歧议 。有说垓下在灵璧县东南、沱河北岸;有说垓下在固镇县东、沱河南岸的濠城镇“霸王城” 。其实此两说所争议者是垓下聚地点,而非垓下地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