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末不为人知的牛人王通:教出了贞观之治班底

第四章唐王朝的『精神导师』(1)俗话说:乱世出英雄 。
隋末农民战争 , 就是一个出英雄的乱世 。先是杜伏威、窦建德、刘黑闼、王世充、梁师都 , 各路群豪纷纷割? , 群雄逐鹿 , “逐”到最后 , 却是不显山不露水的李唐笑到最后 , 留下演义小说里瓦岗英雄的名号传天下 。唐王朝更是英杰辈出 , 李世民麾下 , 文有房玄龄、杜如晦等18学士 , 武有李靖、侯君集、李世绩等一干名将沙场横刀立马 。战火纷飞的时代 , 流光溢彩的姓名 , 传到今天的 , 不少 。
然而却有这样一个人 , 生活在隋末的乱世中 , 一不曾揭竿而起 , 痛痛快快地当一把枭雄;二不曾运筹帷幄 , 为开国英主决胜于千里之外;更不曾游走乱世 , 行侠仗义;甚至连影视剧里八卦过的风流韵事 , 也不见一二 。他的姓名到今天仍鲜为人知 , 但是他的卓越成就 , 却远胜于沙场千军万马的厮杀 。他一支笔横扫天下 , 勾画出一个盛世的蓝图 , 他的深远影响 , 无论是算尽天下的谋士 , 还是气吞万里的猛将 , 在那个时代里 , 几乎无人可以比肩 。
说王通这个人 , 今人知之甚少 , 但毫不夸张地说 , 如果战国时期有鬼谷子的话 , 那么隋唐时代的第一智者 , 就非他莫属 。
而看看这个传奇人物的履历 , 却是简单得很 。
王通 , 字仲淹 , 公元580年生人 , 他一岁的时候 , 就赶上了隋文帝杨坚取北周自代 , 建立大隋 , 而谁都不会想到 , 彼时这个牙牙学语的婴孩 , 他日后的功绩 , 会远远超越这个朝代 , 甚至这个时代 。
王通是山西河津人 , 出身于当地的儒学世家 , 隋炀帝在位时期 , 他一举考中秀才 。当时的“秀才”可不像后来范进中举时那样不值钱 , 彼时隋朝科举初兴 , “秀才”即为最高级别的考试 , 在王通之前 , 考取秀才的只有杜正玄一个人 , 终整个隋朝 , 秀才也不过十几个人 , 这时候的秀才 , 几乎相当于后朝科举中的状元榜眼 。
而能有如此成就 , 也和他的家学渊源分不开 。他的父亲王隆曾是山西当地大儒 , 在隋文帝时期入朝为官 , 做了“待诏云门龙” , 负责拟定诏书 , 是隋文帝的“私人秘书” 。王隆为官时 , 就曾向隋文帝上《兴衰要论》7篇 。王通青出于蓝 , 在中秀才之前 , 年纪轻轻的他就是当地大儒 。23岁那年就得到过隋文帝的召见 , 上《太平十二策》 , 其内容比他父亲的奏议更为细化 , 主张“兴仁政 , 轻徭役 , 不可轻动刀兵” 。这时候的隋文帝正立志建“大功业” , 王通当然碰了一鼻子灰 , 此后隋文帝给他安排了蜀王侍郎的官职 , 王通做得不如意 , 不久后辞官回家 。那以后 , 除了之间考取秀才外 , 他只做了一件事——讲学 。
王通最主要的活动 , 就是开课收徒 , 他在家乡龙门设立学馆 , 招收门徒 , 同时精研儒家著作 。小小白牛溪畔 , 成了他避世的世外桃源 , 此后经地方官推荐考取秀才 , 但此时的隋王朝 , 已经暴政重压 , 民乱四起 , 他不愿意趟这个浑水 , 所以继续回家讲学 。直到隋朝灭亡的前夜 , 即公元617年 , 他病逝于家 , 享年37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