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末不为人知的牛人王通:教出了贞观之治班底( 三 )


如果再把目光对准后世 , 我们更不难发现 , 就是从隋朝灭亡后的唐王朝开始 , 中国的统治者以开阔的胸怀对外开放 , 广泛地接纳各种不同的宗教和学术流派 , 佛教、伊斯兰教 , 乃至基督教 , 都是从唐朝开始在中国广为传播 , 影响后世的 , 而?国本土文化的主体地位 , 非但?有在外来文化的冲击下消亡 , 相反博采众家之长 , 始终保持旺盛的生命力 , 儒家文化的开放、包容精神 , 王通是开拓者 。
王通的学馆 , 不只是学术殿堂 , 也一样是政治殿堂 。
与王通交游的 , 许多都是隋末的风云人物 , 他们都有显赫的经历 , 其后创造了不凡的功业 , 但是在当时 , 却拜服在王通的学说下 , 甘愿以他为师 , 唯他马首是瞻 。其中也有一些对前途茫然的青年才俊们 , 以王通为师 , 找到了未来的道路 , 最终在轰轰烈烈的隋末群雄争霸中找到了属于自己的位置 。在隋末的战乱里 , 无数学子离乡背井 , 不远万里来到?西 , 只为从王通身上 , 找到未来的道路 。
王通本人也险些卷入政治旋涡中 。先是他高中秀才后 , 宰相杨素请他入朝为官 , 此时隋朝暴政已成 , 大厦难挽 , 王通自然不会为这个即将灭亡的王朝殉葬 。然后是公元613年 , 杨素的儿子杨玄感造访 , 这次不是请他为官 , 而是要王通助他造反 , 王通却评价杨玄感说“苟非其道 , 恐为祸先” , 看出杨玄感不是他理想中的“行王道者” , 他终身只以讲学为业 , 最终没有看到隋朝的灭亡 。然而就是从他的学馆里 , 无数的精英走了出去 , 那些带着他王道理想的门徒们 , 在王通去世后离开 , 隋末大势 , 因他们而改变 。
关于王通的门徒 , 不妨列一个名单 , 那将是一个很长的花名册 。
贞观名臣:房玄龄、杜如晦、魏征、李靖、陈叔达、李密、李世绩、张玄素、温大雅……
王通的门人 , 几乎构成了后来贞观盛世的名臣班底 , 而“行王道”的理想 , 也终于由盛唐王朝所实现 。而他的学说更是影响深远 , 甚至贯穿了中国整个封建时代 。儒家文化在这个时期 , 远不是清末的保守、固执、落后 , 相反 , 其开明与包容 , 是隋唐盛世的精神基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