瑶姬是谁?瑶姬的神话事迹

瑶姬是谁:中国古代神话中的巫山女神,也称巫山之女,传说为天帝之女 。一说为王母娘娘之女,本名瑶姬,在消灭十二恶龙后又助大禹治水,因怜惜百姓而化作神女峰守护大地 。二说为炎帝(赤帝、南方天帝)之女,本名瑶姬(亦作姚姬),未嫁而死,葬于巫山(在今重庆市、湖北省边境,东北一西南走向,高1000余米)之阳,因而为神 。
战国时楚怀王游高唐,梦与女神相遇,女神自荐枕席,怀王死后宋玉陪侍襄王游云梦,作《高唐赋》追述其事 。宋玉《神女赋》叙神女之美以及神女洁身自持而拒绝襄王之事 。神女为“旦为朝云、暮为行雨”的美貌仙女 。此后,"巫山神女"常用以比喻美女,“巫山云雨”、“阳台梦”遂成为男女欢好之典,千古传诵 。巫山神女的神话传说,引出了历代一系列诗赋词曲等文学作品,形成了描写、咏叹神女的韵文学长廊,足见其在文学史上影响深远 。
人们用“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喻指对爱情的忠诚,说明非伊莫属、爱不另与 。“美丽的梦留下美丽的忧伤人间天上,代代相传……与其在悬崖上展览千年/不如在爱人肩头痛哭一晚”女诗人舒婷的《神女峰》表达了对神女坚贞传说的哀叹与反思 。巫山神女作为女性坚贞的象征进入高中语文教材(《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
瑶姬,她在中国历代诗文中,慢慢积淀成为一种排解不开的“巫山神女情结” 。自有此情结以后,中国文化中对女性的态度,除了“昵”之外,又增添了一分“敬” 。比如,贾宝玉对于女性的态度便是“昵而敬之”的 。神女的梦幻特点,已经超越了女性的本义 。此时,原先描写女性的文本,指向了超女性的涵义:如美好的理想、人生的追求等等 。(胡晓明《文选讲读》)
曾为历代文人墨士传颂的巫山的神女,是巫山云雨神 。西王母之女(一说为南方天帝,即炎帝、赤帝之女),封号为“妙用真人”,当大禹疏导长江三峡时,她在飞凤山麓一平台,授九卷天书与大禹,井派神丁相助,大禹“遂能导波决川,以成其功" 。这块平台后人称之为神女授书台,此后她定居巫山,为民造福,日久天长,她的身影化为俊俏的神女峰 。巫山人民竖碑立祠,泥塑金身,绘影力文,将神女祀为“佐禹治水”“有功于三峡黎民”的“正神” 。毛泽东1956年《水调歌头·游泳》词:“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 。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殊 。”借动人的神话传说,展现了新中国大禹传人的豪迈气概和壮志胆识 。
《毛泽东三峡行》:“毛泽东主席饶有兴趣地考察长江三峡 。……神女峰!大家争相观看这座扑朔迷离令人神往的山峰 。只见那云雾绕绕的山峰上,有一石柱酷似婷婷玉立含情脉脉的古装士女,那衣裙那裙带,似乎被江风吹得飘飘欲飞……看到了神女峰,大家很自然地谈起那些咏叹神女的诗人和他们的华章:从屈原的《山鬼》,宋玉的《高唐赋》、《神女赋》到唐朝李白、刘禹锡、元稹、薛涛、李贺、李商隐,宋代陆游、范成大,明清黄辉、张问陶等等 。一致认为:古往今来,赞颂神女的诗篇何止干干万万 。
余秋雨《文化苦旅·三峡》:“人们在她身上倾注了最瑰丽的传说,好像下决心让她汲足世间的至美,好与自然精灵们争胜 。说她帮助大禹治过水,说她夜夜与楚襄王幽会,说她在行走时有环佩鸣响,说她云雨归来时浑身异香 。但是,传说归传说,她毕竟只是巨石一柱,险峰一座,只是自然力对人类的一个幽默安慰 。”
【襄王有梦,神女无心】在《神女赋》中,神女贞亮清洁,意态高远,以礼自持,凛然难犯 。“欢情未接,将辞而去”,楚襄王在梦中的求爱遭到了神女的拒绝 。襄王“惆怅垂涕,求之至曙 。”伤感失意之下泪流不止,苦苦等待直到天明 。在《神女赋》中,神女没有与襄王欢会,故,楚襄王充其量只是梦见了神女,而无其他关系 。此即“襄王有梦,神女无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