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徐志摩八宝箱引发的谜案致三大才女交恶

徐志摩八宝箱谜案:凌叔华(1900年-1990年) , 广东广州府番禺县人 , 文学家 , 画家 。凌叔华生于北京的一个仕宦与书画世家 。凌叔华的父亲凌福彭 , 出身翰苑 , 光绪十九年中举人 , 与康有为同榜进士 , 历任清朝天津知府、保定知府、直隶布政使等职 。他精于词章、酷爱绘画 , 曾与齐白石、王梦伯、陈半丁、陈寅恪等著名画家过从甚密 。这种家庭 , 使她从小便受到文学艺术的陶冶 。自小她就拜了著名的女艺术家、慈禧太后的画师缪素筠为师 , 还受到文化界一代怪杰辜鸿铭的教育 。在七八岁时 , 曾拜著名山水兰竹画家王竹林为师 , 后又从女画家郝漱玉习画 , 这使她的绘画技术有了坚实的基础 。当她在天津直隶第一女子师范学校读书的时候 , 她的写作才华像第一枝出水的芙蓉 , 文采超众 , 引人注目 , 其作文常在校刊上发表 。1922年二十二岁那年 , 她考入燕京大学 , 与谢婉莹为同学 , 翌年升入本科外文系 , 主修英文、法文和日文 。
1928年凌叔华与丈夫陈西滢(常州府无锡县人)到武汉大学当教授 。此时 , 凌叔华与苏雪林、袁昌英结为好友 , 三个人在文学创作上盛极一时 , 有“珞珈三杰”之誉 。凌叔华才貌双全 , 气质高雅 , 令世人歆羡 。凌叔华为人亲和力极强 , 她与胡适、徐志摩等一批名士情谊颇厚 。凌叔华将绘画当作事业来追求 , 她一生举办过许多次画展 , 大学刚毕业 , 她的画作便参加了国际画展 , 五十年代后 , 她在巴黎、伦敦、波士顿、新加坡等地举办过多次画展 。
凌叔华的性格 , 不像林徽因那样虚荣任性 , 也不像谢婉莹(冰心)矜持理性 。她温顺随和 , 但又掺入一丝心机和俗气 。她的小说在上世纪二十年代独放异彩 , 经久耐读 , 随着社会前进读者将与日俱增 。但日后的“八宝箱”事件和“太太的客厅”事件 , 使得凌叔华、林徽因、谢婉莹这三位才女在纠葛中暴露了各自弱点 , 可谓三败俱伤 , 充分展示了她们争风吃醋、心胸狭隘、争名夺利的灰暗一面 。而真正受到伤害的另一位才女陆小曼则显得大度坦然、从容自信、淡薄名利 。
多情的徐志摩与凌叔华也有着情感的纠葛 。徐志摩的“八宝箱”曾两次寄存于凌叔华 。第一次就是1925年徐志摩外出旅行那一次 , 当时他与陆小曼的恋情引来满城风雨 , 徐志摩打算去欧洲避避风头 。行前要将装有日记文稿和陆小曼的两本初恋日记的小提箱、即所谓“八宝箱”交予自己最信赖的人保管 。因当时陆小曼处境同样不好 , 而且箱内有“不宜陆小曼看”的东西 , 于是便交到了凌叔华手中 。据凌叔华证实 , 那里面有不少牵涉是非处 , 其中也有一些陆小曼批评林徽因的话语 , 也有关于胡适和张歆海的闲话 。
【揭秘:徐志摩八宝箱引发的谜案致三大才女交恶】 除了陆小曼的这两本日记和徐志摩1925年由欧洲返国、坐西伯利亚铁路途经俄国时写的几篇稿件之外 , “八宝箱”里新添的什物还有徐志摩写于1925年和1926年间的两本日记及他两次欧游期间写给陆小曼的大量情书——大部分是英文的 , 文笔极其优美 。
1931年11月19日 , 徐志摩因飞机失事丧生 , 有关这个小箱子的秘密也被宣扬了出去 。徐志摩一生风流 , 对他的私人日记及他和女友们往来的书信 , 很多人都充满了极大的兴趣 , 纷纷打起了这个“八宝箱”的主意 。当然 , 最想得到这个小箱子的两个人还是陆小曼和林徽因 。照理说这个“八宝箱”当然归徐志摩的遗孀陆小曼所有 , 但“爱忠诚 , 爱自己的家胜过一切”的虚伪的林徽因不知何故 , 似乎比陆小曼更想得到这个箱子 。林徽因于是亲自登门到史家胡同凌叔华的寓所向凌叔华索取 , 不料遭凌叔华婉拒 。只好转而求胡适帮忙 。胡适以编辑委员会的名义郑重其事地写信给凌叔华 , 要凌叔华交出“八宝箱” 。凌叔华很勉强地把“八宝箱”交给胡适差来的信使 。但胡适从凌叔华手中接过了这个小箱子 , 并没有送给陆小曼 , 而是送给林徽因 。在得到“八宝箱”18天后 , 胡适又紧接着写信给凌叔华 , 责备她把徐志摩的两册英文日记藏为“私有秘宝” , 并指出她的这一做法开了私藏徐志摩书信的先例 , 会影响到全集的编纂工作 。“八宝箱”公案也因此在凌叔华和胡适、林徽因等几位朋友的关系上投下了一层阴影 。凌叔华最后发现胡适把日记交给了林徽因 , 而非陆小曼 , 感到很对不起徐志摩 。凌叔华曾写信给胡适说:“前天听说此箱已落入林徽因处 , 很是着急 , 因为内有陆小曼初恋时日记两本 , 牵涉是非不少 , 这正如从前不宜给陆小曼看一样不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