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372潜艇严重事故带伤挫败外军高强度围堵

导读:2014年,一篇来自《解放军报》的通讯员文章,引发了网友的强烈关注 。很多网友看到这篇报道之后,都会为中国潜艇部队的快速发展而自豪,更想了解素有”大洋黑洞“之称的新型潜艇性能 。但很多军迷朋友可能不知道的,是这次潜艇所遭遇的险情有多么险恶,历经艰险完成任务后对潜艇部队的建设意义有多么重大 。2014年12月,新华军网采访人员又再次走进这支神秘的潜艇部队,为您还原那惊险无比的180秒,为您讲述那一段跌宕起伏的航程,为您揭示那群“怕死就不当潜艇兵”最可爱人生活的酸甜苦辣 。
走近372潜艇
在各种网络照片中,潜艇一般在水面上以黝黑的外壳示人,带来一种颇为神秘的感觉 。再加上流畅的外形和现代化的建造工艺,高科技的气息扑面而来 。然而当采访人员来到372潜艇面前的时候,才体会到什么是“距离产生美” 。在船坞中检修的潜艇,黝黑的外壳略显粗糙 。这时的潜艇已经没有了照片中的神秘,而就像百战归来的大将一样,卸甲疗伤,满面征尘,一脸的杀伐之气 。
相对于航母、四代机的喧嚣,潜艇却要维持自己的低调 。从某种意义上说,潜艇就是海中的“隐身战机” 。无论先进的常规潜艇还是核潜艇,他们依靠更为捉摸不定的水下隐蔽性,能够预先潜伏在关键海域,战时从海中向对方发动攻击 。甚至说他们本身在海中的存在,就足以遏制或影响战争的进程 。
要说起这艘潜艇设计上的优缺点,很多网友可能几个小时都说不完 。但局外人的评头论足,和部队的装备实际是另外一码事 。采访人员几次在部队采访时都发现,相对于头头是道的军事爱好者,官兵都精专于本专业岗位 。因为像潜艇如此复杂的装备,需要几十个人通力合作,才能完全甚至超水平发挥潜艇的极限性能 。作战部队,并不需要胡吹的军事“达人”;战争,更没有网络论坛中诡辩的机会,只有生死一线的胜机 。即便是和平,茫茫大海中也是暗藏杀机 。
“大洋黑洞”还原生死180秒
在电影《星际穿越》中,宇航员库伯跳进了黑洞,才拯救了他的女儿和整个地球 。在这次采访中,采访人员也要走进这艘“大洋黑洞”,来让“时光倒流”,还原372潜艇在海中惊险的3分钟 。就像德国著名潜艇电影《Das Boot》中的战地采访人员沃纳一样,采访人员从艇艏狭窄的入口舷梯爬下,周围的光线逐渐暗淡,仿佛也随着潜艇也潜入了大洋深处 。这是一片有利于潜艇隐蔽出击的深海海域 。372潜艇黝黑的艇体宛如水下巨鲸,悄然无息地在海中游弋 。而艇内,却是一番井然有序的战斗场面:海上指挥员、支队长王红理正在检查值更情况,官兵们有的操纵着设备,有的注视着仪表,有的穿梭于舱室间巡查管线 。
很有可能,这本来是372潜艇一次完美的远航战备巡逻任务,但也许是命运要给372潜艇一个考验,完美只能代表过去,只有危险才能突破自己,成就辉煌 。成云朝,一个身高1米9,体重200斤的河北大汉 。这位372潜艇舵信副班长一边抚摸着手里的操纵手柄,一边向采访人员回忆当时潜艇掉深的一刹那 。当时海区情况比较复杂,以前也经常碰见掉深的情况,但这次潜艇掉的又快又深,我马上向指挥员报告情况 。”“前进二 。”“向中组供气 。”当更指挥员、支队副参谋长刘涛迅速下达增速等一系列指令 。然而这一系列措施,并没有阻止潜艇加速掉深 。支队长王红理、支队副参谋长刘涛、艇长易辉等官兵都听见了海水巨压将艇壳压缩产生的“咣咣”恐怖闷响 。
“主机舱管路破损进水!”然而这时电工区队长陈祖军的一声急促的报告,却让整艇官兵感到命悬一线 。主机舱一旦进水,就会造成动力瘫痪 。而潜艇在海中趴窝,就意味着很可能艇毁人亡 。372潜艇的指挥舱出奇的狭窄,七扭八拐的管道和低矮的空间,压迫感极大 。但采访人员旁边的王红理支队长却感觉就像在家里的客厅一样,似乎这里就是他天生的主场 。“材料里说,您当时下达了两个关键的命令?”采访人员问道 。“损管警报!向所有水柜供气!”王红理告诉采访人员说,“这是我当时一瞬间条件反射式的反应 。”不到10秒钟,应急供气阀门打开,所有水柜开始供气;1分钟内,上百个阀门关闭,数十种电气设备关闭;2分钟后,全艇各舱室封舱完毕 。但掉深依然继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