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马超怎么死的?简述马超之死

《三国志.彭漾传》记载了这样一件事情:恃才傲物 , 狂妄自大的彭漾被刘备贬官到外地 , 便满腹牢骚来找马超发泄 。一开始 , 郁郁不得志的马超也随口附和了几句 。彭漾以为遇到知己 , 便不知天高地厚地“煽动”马超:“卿为其外 , 我为其内 , 天下不足定也”这句话可以有两种解释 , 一种是推崇自己和马超 , 一文一武 , 一相一将 , 一主内一主外 , 就可以安定天下;另一种就属大逆不道了:打算一内一外 , 里应外合 , 夺取政权 。但不论哪一种解释 , 都是狂妄的 , 完全可能给自己招来灭们之祸 。马超听了他的一番狂言 , 默默无语 。待彭漾一走 , 便立即上表刘备 , 揭发他的“大逆不道” 。彭漾立即被捕 , 不久被处死 。
马超这番行为 , 确实不够光明正大 。因为是他先符合彭漾 , 也发了几句牢骚 , 才引出彭漾后面的大逆不道之言 。在这种情况下 , 他为了自保 , 便干起告密的勾当 , 把彭漾推入绝境 , 这样的行为确实让人不敢恭维 。不过 , 由此事也可以想象马超在刘备手下那种战战克克 , 如临深渊 , 如履薄冰的神态 。可想而知 , 马超在蜀汉受到的猜忌和排挤是如何的明显 。否则 , 他既不会有寂寞之感 , 也不会有“危惧”之感的 。马超出身名门 , 为一代名将 , 为刘备取成都立过大功 , 却受到这样的猜忌和排挤 , 不是太冤枉了吗?同样为降将的马岱 , 黄权 , 王平 , 和姜维都受到了信任 , 授予重任 。惟独马超却不同 , 这就不能不令人想到马超本人的因素了 。
最能说明马超的行事与为人的 , 莫过于潼关大战了 。汉献帝建安十六年(公元211年) , 曹操打算出兵汉中 , 讨伐割据该地的张鲁 , 准备先派大将夏侯渊率军出河东 , 再到关中与驻扎那儿的钟瑶会合 , 有人向曹操提出 , 大军西进很可能引起盘踞关中和河西地区的马超和韩隧的疑惧 , 以为此举是针对他们 , 从而导致他们互相煽动 , 其兵叛乱 , 请曹操慎重行事 。曹操没有听从这个意见 , 在他看来 , 马超 , 韩遂这类地方军阀迟早要收拾的 , 如果他们起兵叛乱 , 
正好给他一个师出有名的借口 , 乘机歼灭 , 即使如此 , 曹操还是认为马超不见得会起兵 , 因为马超有一个极其严重的顾虑 , 这就是他的父亲和马腾全家的的身家性命 。
马腾的父亲曾在河西地区当过地方官 , 后来丢了官 , 就留居当地 , 还娶了一位土著女子 , 生下了马腾 。马腾身材伟岸 , 仪表堂堂 , 但性情温和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 , 马腾归顺了曹操 , 曾出兵帮助攻击袁绍的女婿高干 , 以后 , 马腾与韩遂不和 , 便上表请求到京城为官 , 决心依靠曹操这棵大树 , 安度晚年了 。马腾全家居于邺城 , 实际上已成为曹操的人质 , 只要马超有任何“不轨”的行为 , 势必危及老父和全家 , 这是明白无疑的 。正是基于上述两种考虑 , 曹操没有听从别人的劝告 , 毅然出兵河东 。马超听到曹操出兵河东的消息 , 立即联络韩遂 , 程银 , 侯选等十部起兵叛乱 。曹操亲率大军讨伐 , 与马超在潼关数度激战 , 最后大获全胜 , 完全控制了关中地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