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夷族的来源揭秘历史上东夷族出生于何地( 二 )


秦汉以后的东夷,主要是指先秦的东北夷,又将倭人列于其中,是泛指东方的民族和国家,与先秦东夷在地区与民族等方面,都有明显的区别 。
先秦的东北夷,包括肃慎,息慎同音异译 。《史记·五帝本纪》叙述舜时“方五千里,至于荒服” 。在来贡的诸民族中有息慎 。《集解》引郑玄的注解说:“息慎,或谓之肃慎,东北夷 。”《国语·鲁语下》,记述孔子在陈,有隼死于陈侯之庭而身上留着射来的楛矢石砮,于是问孔子 。孔子说:“隼之来远矣,此肃慎民之矢也 。”并且讲述其中出典,是周武王克商,命四方各族进贡方物,于是肃慎氏贡楛矢石砮,其长度有一尺多 。周王为了以其能招来远方的美好政绩垂法后世,在箭杆上刻了“肃慎氏之贡矢”,分给舜的后裔而封于陈 。孔子说:“分异姓以远方之贡,使无忘服也 。故分陈以肃慎之贡 。”韦昭注:“肃慎,东北夷之国,故隼之来远矣 。”
肃慎的分布,学术界长期有过多种推论 。然而古人早已指明肃慎在不咸山(今长白山)之北 。《山海经·大荒北经》:“大荒之中,有山,名曰不咸,有肃慎氏之国 。”郭璞注:“今肃慎去辽东三千余里 。”郭璞晋人,晋辽东城即今辽宁省辽阳市老城区,晋尺约相当今6寸,当时3000里合今华里1800里左右,明显已在长白山以北 。《三国志·东夷传》:“挹娄在夫余东北千余里,滨大海 。”又说:“其弓长四尺,力如弩,矢用楛,长尺八寸,青石为镞,古肃慎之国也 。”三国时夫余王城大概还在今吉林市境,其东北晋时千余里,合今华里600里左右 。两书所记肃慎地理,都相当于今黑龙江省宁安县附近 。《新唐书·渤海传》说:渤海“以肃慎故地为上京,曰龙泉府” 。贾耽《入四夷道城纪》说:渤海上京“临忽汗海,其西南三十里,有肃慎城”,渤海上京遗址即今宁安县东京城 。按文献记载,肃慎分布在以今牡丹江中游为中心的地区 。再证在考古学发现的楛矢石砮及对肃慎人文化遗址得出的判断,可以肯定肃慎是起源于今牡丹江流域的东北古民族,又是东北与中原王朝发生政治交往最早、源远流长的古代民族 。
夫余,又有扶余、凫臾等异译 。《史记》记述秦汉时的经济区域说:“夫燕亦勃、碣之间一都会也……北邻乌桓、夫余”,而《论衡·吉验篇》记述夫余立国的传说:“北夷橐离国王侍婢有娠,王欲杀之 。婢对曰:‘有气大如鸡子,从天而下,故我有娠 。’”后产子,即夫余的始祖东明 。说明夫余的始祖传说,也带有东夷以鸟为上天使者的特点 。夫余立国以北流松花江中游平坦地区为中心,其先橐离大概分布在嫩江支流乌裕尔河流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