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元节的习俗中国传统节日中元节的习俗活动

中元节由来:中元节又称"鬼节"或"盂兰盆会" 。中元节是道教的说法,"中元"之名起于北魏,有些地方俗称"鬼节"、"施孤",又称亡人节、七月半 。根据古书记载:"道经以正月十五日为上元,七月十五日为中元,十月十五日为下元 。"那么中元节有那些活动呢?
中元普渡
中元是相当重要的民俗节日,不少人会在旧历的七月初一到七月卅日之间,择日以酒肉、糖饼、水果等祭品举办祭祀活动,以慰在人世间游玩的众家鬼魂,并祈求自己全年的平安顺利 。较为隆重者,甚至请来僧、道诵经作法超度亡魂 。也有人会在这段时间,请出地藏菩萨、目连尊者等佛像放置高台、或请艺师扮演驱魔大神钟馗(有的是请艺师操控钟馗之傀儡),以消弭死者亡魂的戾气 。
祭祖
祭祖节在阴历七月十五日,所以简称为“七月半”祭祖 。此时盛夏已经过去,秋凉刚刚开始 。民间相信祖先也会在此时返家探望子孙,故需祭祖 。祭拜的仪式一般在七月底之前傍晚时分举行,并不局限于特定的一天 。平常日子要对先人祭拜,一般都不动先人的牌位 。到“七月半”祭祖时,则要把先人的牌位一位一位请出来,恭恭敬敬地放到专门做祭拜用的供桌上,再在每位先人的牌位前插上香,每日晨、午、昏,供三次茶饭,直到七月卅日送回为止 。有先人画像的,也要请出挂起来 。祭拜时,依照辈分和长幼次序,给每位先人磕头,默默祷告,向先人汇报并请先人审视自己这一年的言行,保佑自己平安幸福 。送回时,烧纸钱衣物,称烧包衣,或佛门或道教的超度法事 。在江西、湖南的一些地区,中元节是比清明节或重阳节更重要的祭祖日 。
祭祀土地
七月十五,民间还盛行祭祀土地和庄稼 。将供品撒进田地 。烧纸以后,再用剪成碎条的五色纸,缠绕在农作物的穗子上 。传说可以避免冰雹袭击,获得大秋丰收 。一些地方同时还要到后土庙进行祭祀 。定襄县民俗将麻、谷悬挂门首 。
放河灯
人们认为,中元节是鬼节,也应该张灯,为鬼庆祝节日 。不过人鬼有别,所以中元张灯和上元张灯不一样 。人为阳,鬼为阴;陆为阳,水为阴 。水下神秘昏黑,使人想到传说中的幽冥地狱,鬼魂就在那里沉沦 。所以上元张灯是在陆地,中元张灯是在水里 。今天的放河灯,已经成为欢乐的活动项目了 。照佛门的盂兰盆会仪规来看,放河灯只是其中的一个小节目,并不显得多么要紧 。而在民间的中元节俗活动中,放灯则是比较重要的 。
河灯也叫“荷花灯”,河灯一般是在底座上放灯盏或蜡烛,中元夜放在江河湖海之中,任其漂泛 。放河灯的目的,是普渡水中的落水鬼和其他孤魂野鬼 。现代女作家肖红《呼兰河传》中的一段文字,是这种习俗的最好注脚:“七月十五是个鬼节;死了的冤魂怨鬼,不得托生,缠绵在地狱里非常苦,想托生,又找不着路 。这一天若是有个死鬼托着一盏河灯,就得托生” 。大概从阴间到阳间的这一条路,非常黑,若没有灯是看不见路的 。所以放灯这件事是件善事 。可见活着的正人君子们,对着那已死的冤魂怨鬼还没有忘记 。
【中元节的习俗中国传统节日中元节的习俗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