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家解密:王昭君和亲背后的三大谜团

王昭君的事迹 , 在《汉书》、《后汉书》等正史中都有记载 。然而 , 在长达六十余年汉匈和亲期间 , 众多担负“和亲”重任的汉宗室公主无一在历史上留下任何痕迹;与之形成对照的则是身份不如宗室公主尊贵的王昭君的事迹却均史有详载 , 而且衍生了许多新的故事 。究其原因 , 是昭君的低微身份格外引起一般民众的同情与关切 , 加上各种民间文艺、野史小说的流传 , 文人墨客也便多对她进行描述、吟咏、赞叹 , 使王昭君的事迹广为流传 。所以其离奇的遭遇 , 留给后世不少悬而未决的问题 。
网络配图
《汉书·匈奴传》所载昭君和亲事迹尚属简单实录 , 《后汉书·南匈奴传》就已经增添了诸如“昭君字嫱 , 南郡人也 。初 , 元帝时 , 以良家子选入掖庭 。时 , 呼韩邪来朝 , 帝敕以宫女五人以赐之 。昭君入宫数岁 , 不得见御 , 积悲怨 , 乃请掖庭令求行 。呼韩邪临辞大会 , 帝召五女以示之 , 昭君丰容靓饰 , 光明汉宫 , 顾景斐回 , 竦动左右 。帝见大惊 , 意欲留之 , 然难于失信 , 遂与匈奴 。生二子 。及呼韩邪死 , 阏氏子代立 , 欲妻之 , 昭君上书求归 , 成帝敕令从胡俗 , 遂复为后单于阏氏焉 。”补充记载了昭君自动求行和元帝为昭君的美丽所动“意欲留之”等故事性情节 。再至乐府诗人笔下 , 则出现了“图画失天真 , 容华坐误人 。君恩不可再 , 妾命在和亲”;“汉道初全盛 , 朝廷足武臣 。何须薄命妾 , 辛苦远和亲”等所谓“昭君怨”、“昭君叹”之类的歌咏之作 。
除了《汉书》、《琴操》、《西京杂记》、《乐府古题要解》等典籍 , 对王昭君的事迹有详细的记载外 , 历代诗人词客为王昭君写的诗词 , 就有五百零三首之多 , 另外还有不计其数的小说、戏剧等等 。可见许多关于昭君的记述是逐渐增多的 , 其可信度不免会大打折扣 。比如在葛洪的《京西杂记》中 , 就增加了画工毛延寿因向王昭君索贿不成 , 把王昭君的画像上点了一颗痣 , 当时宫女众多 , 元帝选宫女只从画工呈上的画像上来识别美丑 。
网络配图
【独家解密:王昭君和亲背后的三大谜团】甚至关于昭君的名字也不能确定 。一般认为 , 王昭君 , 姓王名嫱 , 字昭君 , 在历史上又被称为“明妃” , 系西晋时 , 为避司马昭的讳 , 改称“昭君”为“明君” , 后渐渐有“明妃”一说 。但有人提出异议 , 认为王昭君姓王 , 名、字不详 。根据西汉宫廷规矩 , 宫女从入宫之日起 , 即不呼其娘家名字 , 因而不详其本来名氏字号 , 王昭君也不例外 。《汉书·元帝纪》第一次提到“王樯”时 , 这“樯”字是载运她离开家乡所用的舟楫相联系 , 即她是位船只载运而来的王姓姑娘 。
后来《匈奴传》又称“王蜣” , 都不是昭君的本名 , 只不过是一个记音义的符号 。《后汉书·南匈奴传》改为“王嫱” , 才使其名统一起来 。“昭君”两字为封号 , 非官号 , 因出塞前夕 , 必须提高她的政治地位 , 才能达到和亲的目的 , 于是赐封为“昭君” 。久而久之 , 昭君、王嫱这些标志她政治身份或出身特征的称呼 , 被当成她的名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