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吴建国路:鲁肃通敌与吴国的弯路

之所以这么说 , 是因为东吴自孙坚、孙策父子立国之日起 , 总给人一种锐意进取、积极向上的感觉 , 有时甚至是横冲直撞 。但自从鲁肃走进孙权的生活 , 似乎一切都变了 , 一向勇往无前的吴人安静了下来 , 他们固守吴楚 , 再无进展 。一个人的影响真有这么大吗?
最大的嫌疑其实就是著名的榻上对 , 这是一次改变了东吴历史的重大事件 , 然而东吴这个全新的国家方针的出生背景却迷雾重重 。《三国志?;鲁肃传》记载 , 鲁肃在见孙权之前已经答应刘晔的游说 , 准备去投靠一个叫做郑宝的倒霉蛋 。这个倒霉蛋具体是什么人我们不清楚 , 但可以肯定的是榻上对完全不适合他 。而纵观榻上对 , 这不是一个可以灵光一现就能够想出来的东西 , 需要经过反复的思索、研究 , 而且榻上对的主体只适用于东吴 。这与诸葛亮的隆中对非常类似 , 但诸葛亮在推出隆中对之前 , 很可能早已经认准了刘备 , 所以苦心积虑的钻研出隆中对去吸引刘备的眼球 。然而鲁肃的情况不同 , 他本没打算投靠孙权 , 而且是突然被周瑜拉去见孙权的 , 供他思考的时间很短 , 怎么可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站在孙权的角度上去分析国际形势 , 从而推出榻上对的理论呢?
——猜测1:鲁肃入吴前已经是某个势力的人了 , 榻上对是使孙权不怀疑他这个间谍的诱饵 。
——猜测2:鲁肃天生丽质 , 立马就能得出榻上对的结论 。(如果成立 , 那两个诸葛亮也追不上他 。)
——猜测3:投靠郑宝是假的 , 鲁肃一早就在为东吴考虑 , 榻上对早在他投靠孙权前就已成型 。(如果成立 , 那么陈寿就造假 , 因为他白纸黑字写着:“肃答然其计 。葬毕还曲阿 , 欲北行 。”但是以陈寿治史的态度来看 , 这并不太可能 。)
这三种猜测 , 个人认为第一种可能性更大些 。猜测2中的鲁肃似乎更像是穿越小说的主人公 , 要不就是超级计算机成精 , 否则以普通人力实在难以做到 。诸葛亮如此NB的大政治家也没说弄个隆中对就弄个隆中对啊 。猜测3也不能成立 , 上面的括弧中已经说明 。
那么假如鲁肃真的在此之前已经为他人效力 , 这个人会是谁呢?我们再次以结果为导向 , 从后往前推 , 很简单 , 鲁肃为东吴做的所有规划 , 都是刘备获利最大 。
这个阴谋又是如何最终得逞的?把目光放在公元208年的当阳长坂坡 。此时刘备已经是丧家之犬 , 惨不忍睹 , 乞丐见了他都会落泪 。而鲁肃在出发来到这里前对孙权说:“若备与彼(刘表旧部)协心 , 上下齐同 , 则宜抚安 , 与结盟好;如有离违 , 宜别图之 , 以济大事 。”就是说如果刘备已经成功和平演变了刘表的旧部 , 那么东吴会与荆州刘备联合抵抗曹操;如果刘表旧部排斥刘备 , 两家分裂 , 那么东吴会采取其他手段“图之” , 这个“图之”的意思很有可能就是抢在曹操前趁荆州混乱以武力抢夺 , 然后抵抗曹操 , 保全东吴 。然而实际情况怎么样呢?这个时候的刘表旧部在蔡家和蒯家的带领下已经投降 , 很明显他们和刘备不是一条心 , 按照鲁肃临行前对孙权说的话 , 他应该立刻掉头回去 , 然后商量怎么“别图之” 。但是鲁肃没有那么做 , 他来到长坂坡 , 跟窘迫的刘备进行了一次会谈 , 其间鲁肃说“为君计 , 莫若遣腹心使自结於东 , 崇连和之好 , 共济世业 。”很奇怪 , 败亡的刘备急需救命稻草 , 但鲁肃的说词却好像即将要被消灭的不是刘备而是孙权 。这里不妨再大胆的猜测一下:鲁肃口中的“腹心”恐怕并非诸葛亮 , 而是他鲁肃自己 。后来刘备到周瑜军中 , 求见鲁肃一面 , 《三国志?;先主传》注引《江表传》记载:“备欲呼鲁肃等共会语 , 瑜曰:‘受命不得妄委署 , 若欲见子敬 , 可别过之 。又孔明已俱来 , 不过三两日到也 。’”让人摸不着头脑 , 周瑜为什么不让刘备见鲁肃?鲁肃又不是为刘备效力 , 他们有什么不能见的呢?这一出无间道MS被公瑾看出了些许破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