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长勺之战简介:鲁军以弱胜强战胜强大的齐军

周庄王十三年(公元前684),鲁军迎战齐军于长勺(今山东曲阜北,一说今莱芜东北),后发制人而获胜的著名作战 。
春秋初期,齐、鲁两个相邻军事大国争衡,时有冲突 。周庄王十二年,齐国因襄公之死发生内乱,鲁庄公以武力干预齐国立君之事,导致齐、鲁战于乾时(今山东桓台南),鲁军惨败,军力大损 。齐桓公君位方定,不听主政大夫管仲“国未安”,不可轻动的意见,急于对鲁用兵,以报鲁助公子纠争夺君位之仇 。次年春,齐出动大军攻鲁,长驱深入鲁腹地,进逼鲁国都 。鲁庄公发兵抗御 。此时,居鲁国都郊外、出身低级贵族的曹刿,认为当政者愚陋浅识,未能远谋,为救国于危难,不顾乡人劝阻,毅然求见鲁庄公,问凭何而战 。庄公初以衣食分赐臣下、祭祀十分虔诚作答,曹刿以其无利于民而不然 。及闻庄公所答准情度理断诉讼,方视为“中心图民”(《国语·鲁语上》),必能得到民众支持,具有制胜之本 。乃自请随同庄公出战,参与指挥 。
齐、鲁两军对阵于长勺 。曹刿深知,鲁虽因乾时之败而军力弱于齐,但抗击齐军入侵则占人和、地利优势,且作战制胜靠“气”,“气”的变化可使强弱易位,“气盈”则胜,“气竭”则败,故未战即确定避敌锐气,待敌疲再反攻,以“气”制胜 。两军布阵方毕,庄公按照当时通行的两军相对推进、互为进攻的惯例,欲击鼓挥军接敌,被曹刿劝止 。齐军两次击鼓前进,鲁军都按兵不动,只是严阵以待 。齐军见鲁军反常之举而疑虑之心愈重,更因两次进攻耗损体力、消减锐气 。当齐军第三次击鼓,发起冲击时,已是兵疲意沮,气竭志衰,战斗力大为削弱,鲁军则因以逸待劳而保持高昂斗志、旺盛体力 。曹刿抓住“彼竭我盈”的有利时机,建议庄公实施反击 。鲁军“一鼓作气”,击溃数量占优势的齐军 。庄公急于追击,又被曹刿劝止 。为防备齐军佯败设伏,曹刿下车察看齐军车辙痕迹,又登上车轼眺望齐军旌旗,见“辙乱”、“旗靡”,判明确实溃败,乃请庄公下令追击,将齐军逐出鲁境 。
【齐鲁长勺之战简介:鲁军以弱胜强战胜强大的齐军】此战,曹刿知彼知己,正确运用“后人有待其衰”(《左传·昭公二十一年》引《军志》)的作战指导原则,采取敌疲而后击的战法,成为后发制胜的著名战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