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小双向奔赴衔接“琴瑟和鸣” 幼儿园中国之最教研

编者按:基础教育在幼升小、小升初、初中升高中的过程中,因为学段更替产生了普遍性的衔接问题 。新修订的《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也特别强调了加强学段衔接 。各学段衔接面临的关键问题是什么?如何提高学段衔接的针对性、深入性、系统性、实效性?本刊特别邀请了幼儿园小学一体化学校、九年一贯制学校、完全中学等三种不同类型的学校介绍三个阶段学段衔接的经验 。
2021年3月,教育部发布《关于大力推进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的指导意见》,2022年4月颁布的《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强调“注重学段衔接与科目分工,加强课程一体化设计” 。这意味着,幼小衔接从树立观念走向实际行动,从简单执行走向科学规划,从单向靠拢走向双向衔接 。
南京师范大学教授虞永平认为,“从幼儿园到小学,不是翻山越岭,不是跳跃大沟深壑,也不是进入天壤之别的生活,而是童年生活的一种自然延伸和过渡” 。然而,就目前全国幼小衔接现状来看,依然存在以下问题:一是双向衔接意识薄弱,缺乏幼小协同合作机制 。目前更多的是幼儿园努力向上单向衔接小学,小学对于如何减缓知识坡度、改变教学方式、调整生活作息的研究和实践不足 。二是超标、超前学习现象比较严重,缺少系统、科学的幼小衔接课程方案 。教师容易把幼小衔接课程简单地理解为学习拼音、计算、认字、写字,而缺乏习惯、品质等方面的衔接 。三是家长认识片面,心存焦虑,科学幼小衔接难以有效开展 。
郑州高新区艾瑞德学校是一所幼儿园、小学一体化的学校,11年来,我们利用“同在一校园、同教一批娃、同研一课程”的天然优势,重点关注幼儿园与小学学段特点和内在关联,通过找准耦合点、打通合力点、育好生长点,使幼小衔接工作踩在点上、落在行上 。
找准耦合点,让幼小衔接走得更实
儿童的生长节奏、学习节律有其内在秩序,幼小衔接要找到幼儿园、小学之间的耦合点,才能做到对上“衔得好”、对下“接得住” 。
课程耦合,形成幼小衔接主题课程群 。学校依据《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幼儿园入学准备教育指导要点》《小学入学适应教育指导要点》,整理并形成幼小衔接儿童发展目标91条,涵盖身心、生活、社会、学习四大方面 。在目标统领下,进一步挖掘幼儿园与小学生活、学习内容的过渡部分,整合为“不一样的开始”等九大主题课程群,对应大班一学年9个月,其中包含学校自主研发的228个幼小衔接活动案例,形成包括教师指导方案和幼儿操作卡的衔接主题课程资源包 。
活动耦合,建立幼小衔接活动一览表 。针对此前幼小衔接活动相对碎片化、随意化的情况,学校开展幼小衔接活动研究,发现幼小衔接活动设置需要系统思考、整体安排,一进入大班就需要启动 。经过反复推敲,我们形成了园本化的《大班幼小衔接活动一览表》,明确每个月幼小衔接的主要活动内容(包括学生活动和家长活动)及目的,做到有序推进 。如9月的家长活动是召开幼小衔接家长会,让家长了解科学的幼小衔接知识;10月的学生活动是参观小学,让学生熟悉小学环境,产生向往之情 。
生活耦合,梳理一日生活入学准备教育渗透要点 。幼小衔接,衔接的是儿童真实生活经验与成长经历,其主阵地不仅在集体教育活动,更在一日生活 。我们制定并践行《一日生活中入学准备教育渗透要点》,教师在组织实施整个大班阶段日常活动中,有机渗透规则意识、任务意识、时间观念、文明习惯、情绪管理、社会交往等内容 。以生活准备为例,从入园到离园,我们都在有意培养幼儿的自主意识和自理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