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午战争中帝党清流:不懂战却好战一味攻击北洋( 二 )


丰岛海战后,中日同时宣战 。据翁同龢日记,在平壤之战激烈进行之时,其在私宅与家人中秋赏月,秋风徐来,他才想起前方将士尚着夏衣 。平壤失守后,以翁同龢、李鸿藻为首的军机大臣草拟两道奏片,其中一道即请旨严厉处分李鸿章 。中午时分奏折递上,下午即得旨拔去李鸿章花翎并剥黄马褂 。如此,翁同龢还对门生张謇说,“将不易,帅不易,何论其它,此天也 。意中之事已如此,即意外而意中之事亦如此 。”其失望愤懑之情,溢于言表 。战争的一再失利,帝党清流们不是想着如何解决问题,而是一味地将攻讦对象指向李鸿章及其手下的淮系文武大员 。如御史李念兹说的,“淮将除聂士成外,无一善良” 。由此,除聂士成等个别人外,其他淮军陆海军将领如叶志超、卫汝贵、丁汝昌、刘步蟾等无一落网,甚至还包括了李鸿章的幕僚如盛宣怀及李之亲属子侄李经方、张士珩等 。
文廷式在《闻尘偶记》中说,当时他“每事必疏争之,又昌言于众,使共争之 。”这些攻讦行动中,最出风头的也正是文廷式、安维峻、志锐、张謇等人 。期间,文廷式曾联合35位翰林上《请罪李鸿章》折,张謇也联络多人上《推原祸始防患未来请去北洋》折,其他如沈曾植、黄绍箕等也不甘落后,这些喊打喊杀的奏折都曾轰动一时,但由于李鸿章正处战争指挥之责,慈禧力保其不倒,这不免让清流们颇感失望 。帝党清流们为攻讦北洋集团而不惜夸大事实甚至造谣中伤,以此来达到自己的政治目的 。类似例子比比皆是,如御史张仲炘在奏折中称李鸿章之子李经方出使日本时与日本皇室往还甚密,并议聘明治天皇女为儿媳 。如此“故事”,连翁同龢都看不下去,称其“语绝奇”,但李家出了个“日本驸马”的谣言却不胫而走,广为流传 。
再如对北洋海军提督丁汝昌的攻击 。安维峻曾弹劾说,大东沟海战失利后,“该提督方安然晏坐于蓬莱阁重帷密室之中,姬妾满前,纵酒呼卢,而视如无事 。在该提督诞妄性成,且自谓内有奥援,纵白简盈廷,绝不能损其毫发 。”为此,光绪皇帝火冒三丈,几乎就要将丁汝昌就地正法 。最倒霉的莫过于淮系大将卫汝贵 。平壤战败后,言官们纷起弹劾,最终前敌主帅叶志超斩监侯而卫汝贵斩立决 。在其过程中,安维峻等言官攻击卫汝贵“军纪败坏”、“观望不前”、“不战而逃”、“克扣兵饷”甚至于其统领之位系三万两银子买来等等,不一而足 。这些指控,经后来的前敌统帅宋庆查明奏报,均非事实 。但是,在平壤之战中表现最好的卫汝贵最终仍人头落地 。也许,清流们并没有其他本事,唯有杀人之头来激励士气了
【甲午战争中帝党清流:不懂战却好战一味攻击北洋】